如果说李春芳之前还对王汝正的奏疏有怀疑的话,此时听了张永明的话,对书信就再无丝毫怀疑。
胡宗宪胆大至此,什么事儿做不出来。
“徐阁老,我看,我们还是速速进宫,向陛下禀告此事。”
李春芳满脸寒霜地道。
李春芳对嘉靖皇帝的感恩可不是装出来的,他和其他大部分成名的大臣一样,科举之路都充满传奇色彩。
李春芳在二十一岁时就已经通过了乡试,成为举人老爷,这个岁数正是年少轻狂,意气风发之时,自然少不得幻想金榜题名的美好日子。
可是历史仿佛给这位开了个玩笑,之后十余年参加会试,全部折戟沉沙,直到三十多岁,在嘉靖二十六年的会试中才一举上榜,不过名次只是排在第十位。
第十位,这个名次当然不低,可是按理说却是无缘殿试一甲。
可运气再次给他开了个玩笑,嘉靖皇帝在点状元的时候,居然最后点了李春芳为状元。
外界又传,当时点状元之时,本来嘉靖皇帝是要点张春为状元的,可提笔朱砂滴落在李春芳的卷子上。
笃信道教,相信天道的嘉靖皇帝认为这是上天的安排,于是改变了主意,选定李春芳为当科状元。
嘉靖二十六年的进士名录中,不乏后世响当当的名字。
张居正,号称明中后期的改革家,二甲第九名。
杨继盛,被称为大明第一硬汉,二甲第十一名。
王世贞,是当时有名的史学家和文学家,被称为明朝后七子之一,据说擅长写,二甲第八十名。
魏广德的老熟人殷士谵在这一年也是上榜,不过才三甲106名,而在他之后的,则是后世有名的戏曲家汪道昆。
其他的名人,也有不少,只是相对这几位就稍显逊色。
李春芳这个状元,不管怎么来的,反正他都感恩嘉靖皇帝。
此时闻听胡宗宪如此大逆不道,当即愤怒难平。
“好,那我们现在就去西苑觐见陛下。”
现在的情况是徐阶梦寐以求的,有李春芳支持,这些证据也就不是证据了,更何况还有张永明说的那档子事儿,也是好查的很。
百官就算对王汝正交上来的东西有怀疑,可杭州的事儿却可以查实,没有证据,可人证足够也可以坐实。
当即,三人就出了内阁,带着奏疏和那箱子书信前往西苑。
杭州那档子事儿,魏广德早就忘记了,否则或许也会在此事上做文章。
要知道,别人没有物证,可锦衣卫档案里有啊。
当初汪直的口供,可是被交给锦衣卫,自然是有留档的。
嘉靖皇帝只要看到锦衣卫中的留档,就会确信此事不假。
不管是为了什么目的,伪造旨意都是死罪,这是触及皇帝底限的一件事,因为这会动摇皇权,任何人坐在皇帝宝座上都不会安稳。
不过到目前为止,整个朝廷,即便是都察院里的御史,还对此事一无所知,却已经捅破天了。
魏广德还在校录馆中勤勤恳恳的校对《永乐大典》,完全不知道徐阶筹划的大事要成了。
此时的永寿宫里,嘉靖皇帝已经接见了三人,两位阁老和都察院左都御史,这样的阵势很显然是出了大事的预兆。
果然,在看完王汝正的奏疏和那封信件后,嘉靖皇帝到此时还是将信将疑的态度。
刚在满朝寻找可以匹敌徐阶的官员,没想到其中一位就被人弹劾,举报出这么大的罪行。
嘉靖皇帝此时虽然面色潮红,显示出他的愤怒,但实际上他也在思考,此事来的蹊跷。
“陛下,据张御史所言,当初胡宗宪所说汪直投降,其实就是被他伪造赦免诏书而引来的。”
这时候,徐阶又适时开口说道。
“赦免诏书?”
嘉靖皇帝哑然,这东西自己怎么完全不记得。
“陛下,当初朝廷在商议如何处置匪首汪直时,朝廷中确实曾经有人提议赦免汪直,以让倭寇闻风而降,朝廷不战即可免除倭患。”
徐阶没有点出是那些人提出这条意见,可他知道,嘉靖皇帝应该还记得。
不出他所料,听到这话嘉靖皇帝的脸色就是一变,看向张永明问道:“此事,都察院可有证据。”
张永明这个时候只能站出来,将他所知道的情况详细向嘉靖皇帝作出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