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着今天不开市,马特贝把国内车企最近 8 周的销量数据都整理了一遍,试图从数字中挖掘出市场的新动向。
新能源和燃油车这场马拉松,现在只有比亚迪还在领跑,其他选手要么喘不过气,要么跑岔了道。
上汽新能源板块中,智己和飞凡的品牌声量较高,但从实际销量贡献来看,上汽五菱、荣威和名爵才是支撑其新能源业务的主力军(仅荣威新能源的销量是北汽蓝谷的5倍)。
相比之下,北汽在新能源领域的表现确实逊色许多。
“现在的北汽和上汽比,提鞋都不配。”马特贝看完数据,确实有些失望,心里却不自觉地担心起了胖纸高中的学费,他重仓的北汽蓝谷,此刻每一次股价波动,都像在敲打全家的未来。
但这次北汽估计是要死磕极狐了,前面猪鼻子太丢人,可能抛弃了反而轻装上阵,BJ越野车其实也拿不出手,还小众。
极狐当前 0.2 万的周销量,恰似初春枝头的嫩芽,而40万的整体市场容量则是盛夏繁茂的树冠,虽路途遥远,却充满向上生长的无限可能。
很明显,现在上汽、长安、广汽、一汽和北汽,经营最差就是北汽了。
但相对于其他央国企旗下的汽车品牌,北汽极狐就是类似独生子的待遇。
“北汽蓝谷,别给首都丢脸啊。”
马特贝双手合十的嘟囔了一句,继续他的下一个分析项目。
他其实也很明白,北汽应该是还没有真正意识到最重要的一环,在股民眼里的企业形象,他们甚至连年报封面都这么潦草,怎么可能会真的在乎股民的感受?想要钱,搞个定增,反正集团凭借与奔驰的合作,早已赚得盆满钵满,根本不缺钱。
查了一下,马特贝发现上汽集团在二级市场的表现同样敷衍,便不再苛责北汽蓝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