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融数据主要观察的其实是四个指标,融资买入余额、融资买入额、偿还额和融资净买入。因为融资净买入等于融资买入额减去偿还额,所以跟踪的时候主要就看融资余额、融资买入额和融资净买入。
融资买入额的连续增加,代表资金流入,这说明市场内资金愿意以杠杆的方式对板块和个股进行加仓,而融资余额就会随着融资买入额的连续增加变大,融资余额越大,说明市场买入的金额越大,但也看余额占流通市值比。
这些看得都不是一个绝对值,关键还是看变化。
连续 3-5 天或者5-10天的净买入趋势,比单日大额净买入更有意义。
要抓住了杠杆资金动向的关键观测维度 —— 即 “聚焦核心指标、重趋势轻绝对值、结合相对比例”,这符合两融数据作为 “市场情绪晴雨表” 和 “资金主动流向锚” 的本质属性。
投资正确的做法,不是随波逐流,而是风险先行,理智行事,事先为各种风险(危险)做好充分准备。
如果用租售比来衡量,非自住性买房者就不会轻易去高位买房;
如果用股息率来衡量,投资者就不会轻易为上市公司未经证实的利润支付高估值;
如果从资产的安全性(本金安全)来思考,参与者就不会因为垃圾债券、P2P之类或所谓的海外家族信托等金融产品动心。
但这些理论上看着合理的概念在实际操作上可能有毒,上面3个理论,房子、海外家族信托这些风险比较有效,因为这些流动性极差,所以风险主要在于流动性风险和本金风险。
但股票市场如果从股息率衡量,可能就有较大的问题,股票市场几乎不存在流动性风险,而且股价的上涨本身更多依赖的就是资金推动,所以股票市场也许考虑资金的流动更重要。
从现在的半导体(芯片如寒武纪)、通信设备(CPO如新易盛和中际旭创)和电子元件(PCB胜宏科技)这些个股的机会能用股息率来衡量?
当然,也有农行的例子,问题是,农行或银行股这两年的崛起真的是因为股息率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