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北京市自动驾驶汽车条例》已于2025年4月1日施行,为L3私家车上路提供地方性法规支持。
中汽协《组合驾驶辅助及有条件自动驾驶事故判定及数据协作规范》进入最终定稿阶段,7月4日闭门会加速推进。
L2/L3功能边界划分(准确)
新规强制要求车企明确区分L2(辅助驾驶)与L3(有条件自动驾驶)的功能边界,禁止营销混淆(如L2宣传为“准L3”)。
驾驶员监控系统(DMS)与事件记录仪(EDR)成为标配,实时监测驾驶员状态并记录事故数据。
动态测试数据库要求(部分修正)
实路测试里程要求更高:工信部最新草案要求 “累计1亿公里实路测试”(非100万公里),覆盖施工、紧急车辆、暴雨/冰雪等场景。
仿真验证标准细化:需覆盖 10万+极端场景(如动物闯入、道路塌陷),且极端环境测试(-40℃~85℃)强制纳入。
落地挑战与当前瓶颈:尽管政策时间表明确,但以下因素可能导致“局部落地而非全面普及”:
技术成熟度差异:头部车企(如华为、小鹏)已通过超百万公里测试,但中小车企极端场景验证不足,比亚迪暴雨测试仅公开230公里数据,冰雪场景覆盖率未达标;
特斯拉纯视觉方案在雨雾天性能受限,未完成中国本土亿级测试。
责任划分执行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