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4章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先生过誉了,戍守边疆,诛杀贼寇,本就是吾辈边军的职责!”

这并非全然客套,只因凌川确对江湖掌故知之甚少,否则,他绝不可能没听过‘岐山书生’云书阑的名号。

相传,云书阑本是岐山县一名寒门秀才,天资聪颖,苦读诗书十余载,满腹经纶,胸藏韬略。

正和十九年,亦即先帝驾崩那年,他踌躇满志,赴神都赶考。彼时的他,深信凭自身才学,定能金榜题名,一展抱负。

然而,他读尽了圣贤书,书中却未曾写着世道的艰险与权贵的黑手。那时的科举,虽名义上犹存,实则早已被盘根错节的世家门阀垄断,寒门子弟欲要鲤跃龙门,难如登天。

放榜之日,他看着皇榜之上那一个个显赫的姓氏,胸中垒砌了十余年的信念之塔,轰然崩塌。

他彻底明白,纵有救国济世之才,纵怀经天纬地之策,他那卑微的出身,便注定了他永生永世也触不到那近在咫尺的庙堂之门。

失魂落魄的他,宛如一具被抽去魂魄的躯壳,游荡至神都着名的锁龙桥。

望着桥下奔流不息的洛水,他万念俱灰,将视若生命的书籍、笔砚,尽数倾入滔滔江水之中。

然而,当他拿起那卷随身携带、片刻不离的旧竹简时,动作却迟疑了。

那是他父亲留给他唯一的遗物。

竹简已摩挲得温润,卷内大部分为空白,仅刻有九个字——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这九个字,曾是他一生的信念与追求。

最终,他还是未能舍得将其掷出。

他只是捧着那卷竹简,于锁龙桥头颓然枯坐,整整三日,不饮不食,不言不语,如同化作了桥头一尊石像,眼中是燃尽后的死灰与无尽的迷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