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2月19日|多云
早晨六点四十,我被手机震动惊醒,屏幕亮起时显示着“副总”的来电提醒,瞬间让我从半梦半醒中清醒过来。我赶紧接起电话,副总的声音低沉但不容置疑:“周磊,今天早点来,八点半到我办公室,带上你昨晚写的预研框架和部门人员清单。”
挂掉电话,我迅速起床洗漱,面包刚塞进嘴里便匆匆下楼,清晨的空气带着些许寒意,灌进衣领时让我后背发凉,却让我脑子格外清醒。
地铁上我把电脑拿出来,把昨晚写到深夜的预研框架又重新看了一遍,生怕有遗漏的地方。魏鹏昨晚临走时提醒我:“框架是你的招牌,别怕展示,但更别忘了留余地。”
到了公司刚坐下没多久,副总的内线电话就打了过来:“来我办公室。”
我带着电脑和纸质清单走进去,副总正背对着我看窗外,听见我进门便回头道:“坐下吧。”
他接过我递过去的纸质框架,快速翻看着,时不时停下盯着某一段文字看几秒,然后继续往下翻。他的眉头时而紧皱,时而舒展,最后把纸放在桌上看向我:“你的思路比我预想的清晰。”
我心里微微松了口气,但不敢放松表情,依旧保持专注的神态。
“不过,预研框架是死的,执行是活的,数据只是底线,真正拉开差距的是你对‘结构’的掌握。”他顿了顿,继续道,“下周会给你机会去汇报,但前提是你自己先把这套框架内部走通。”
我点头:“我会尽快完成。”
“尽快?不是尽快,是今天。”他指了指桌面上的文件,“今天就做一份结构清单给我,明天早上开会要用。
离开办公室后,我坐回工位深呼吸了两次,随即打开电脑,把预研框架的每一个环节都拆解成执行步骤和所需配合部门,拉出一张流程图,把每个节点对应的负责人、预计完成时间和可能出现的风险都列在备注栏。
工作群里陆续有人私信我,问这份流程表是否涉及到他们,是否要调整资源分配。我一边回复消息,一边继续完善文档,脑子飞速运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