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有志气!”宋敬坤脸上露出了真正开怀的笑容,他用力拍了拍陈临海的肩膀,“雏凤清于老凤声!我果然没有看错你!既然你有这个决心,那就要去最艰苦、最能锻炼人的地方。新河市东河区,常务副区长的位置,你觉得怎么样?”
东河区!果然是他!
陈临海心中早已有所预料,但此刻从宋敬坤口中明确说出来,还是让他感到一股巨大的压力扑面而来。刘国栋的强硬,张志鹏的阴险,盘根错节的本土势力,以及秦劲松提到的开发区土地和金融问题……这一切,都预示着东河区将是一个巨大的漩涡。
但他没有丝毫退缩,目光反而变得更加锐利和坚定:“我愿意去东河区!请省长放心,无论多难,我一定在那里扎下根,干出个样子来,绝不辜负您的期望!”
“不是不辜负我的期望,”宋敬坤纠正道,语气深沉,“是不辜负组织的培养,不辜负东河区百姓的期待。记住,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这句话,在基层有着最真实、最沉重的分量。”
他站起身,走到窗前,背对着陈临海,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感慨:“我会向新河市委的主要领导郑重推荐你。但是,到了地方,一切都要靠你自己了。多看,多听,少说,谋定而后动。有时候,忍耐和等待,比盲目的冲锋更重要。”
“是!我记住了!”陈临海郑重应道。
宋敬坤交代完这一切,仿佛卸下了一副重担,又恢复了那个沉稳如山的常务副省长形象。他转身,看着陈临海,最后叮嘱道:“在我正式调动之前,开发区整治方案和‘梧桐里壹号’的进度,就是你最重要的任务。这不仅关系到工作,更关系到你下去之前的‘势’。有了这份沉甸甸的政绩,你到了东河,腰杆才能更硬,说话才能更有分量。”
“我明白!我一定在您离开前,交出满意的答卷!”陈临海感受到了时间的紧迫和任务的艰巨,一股昂扬的斗志在他胸中燃烧起来。
接下来的日子,陈临海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忙碌状态。他仿佛一个不知疲倦的陀螺,高速旋转着。
白天,他召集相关厅局业务骨干,组建了开发区问题整治方案起草专班。他不再是那个只是传达领导意图的秘书,而是真正的主导者。在会上,他引导讨论,聚焦问题,鼓励大家打破部门壁垒,畅所欲言。他引用云川项目协调中“构建利益共同体”的思路,提出整治不能简单粗暴地“关停并转”,而要设计“引导升级、盘活重生”的政策工具箱,赢得了不少务实派官员的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