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1章 数据不一

· 统计局公布的工业用电量增速,远低于其报告的工业增加值增速。

· 财政局实际入库的税收收入增速,与统计局公布的GDP增速及企业利润数据存在明显偏差。

· 发改委批复的重大项目数量和计划投资额庞大,但反映在统计局固定资产投资数据和财政局项目税收上的体现却严重不足。

· 几个部门的数据在关键节点(如年度考核期、重要会议召开前)往往会出现同步的、不自然的“翘尾”现象。

这些矛盾和数据之间的断裂带,指向一个可能性:存在系统性的数据造假、注水行为。而且,这种造假显然不是某个部门单独所能完成,需要跨部门的协调和“配合”。

林万骁回想起市长郑国涛在常委会上汇报工作时,那种将问题轻描淡写的态度,以及其主政市政府多年的事实。这些光鲜亮丽、持续高增长的数据,正是郑国涛最重要的“政绩工程”。为了追求这份“政绩”,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增速自然回落的大背景下,通过数据注水来维持高增长表象,就成了最“便捷”的路径。这也能解释为何经开区实地情况与汇报相差甚远,汇报是基于“需要”的数据,而非实际情况。

问题触及到了市长,这无疑极其敏感。

当天晚上,林万骁将秘书秦致远叫到办公室,神色凝重。

“致远,今天我叫几个部门来汇报数据,你也都在场。”林万骁开门见山,“你有什么感觉?”

秦致远略微沉吟,谨慎地回答道:“林书记,我感觉……数据之间有些地方对不上,逻辑不太通顺。特别是统计局的数据和财政、发改的实际感受,差距比较大。”

“不是差距大,是有人在里面掺了沙子,甚至可能筑了堤坝。”林万骁语气冰冷,“我怀疑,我市的经济数据存在系统性造假问题,而且层级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