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8章 年终算盘响(2015年12月28日)

他的视线又转向那位精通国际法的年轻干将陈思:“陈思,你处理西疆通道风险时的法律应对很漂亮。但地缘博弈的烈度在升温。智囊团综合多方情报显示,未来一年,某些域外势力对我‘一带一路’关键节点的干扰、对沿线国家与我合作的挑拨离间,将更加频繁、更加不择手段。经济牌、舆论牌、甚至利用地区热点制造紧张局势的‘火中取栗’牌,会轮番打出。我们需要预判每一种可能的‘牌路’,准备好法律、外交、经济乃至必要时的安全反制‘工具箱’。更要警惕的是,” 李玄策的声音愈发低沉,带着一种深切的忧虑,“某些势力利用文化差异、宗教矛盾、历史遗留问题,在网络上精心编织‘思想迷雾’,试图动摇民心、离间民族情感、破坏社会稳定的根基。这种渗透,无声无息,却伤及根本!这是我们必须高度警惕、坚决反击的新战场!”

说到这里,李玄策微微停顿,深邃的眼眸中似乎掠过一丝极其微弱的、难以言喻的波动。就在刚才,他脑海中不受控制地闪过昨夜睡前,儿子李天枢拉着他的衣袖,小声描述的那个“破碎的齿轮在迷雾中旋转,发出刺耳噪音”的梦境片段。这个拥有预知能力的孩子,他的梦境往往带有模糊却指向性的隐喻。此刻,这破碎的齿轮,似乎与张明远分析的科技窃密碎片化、陈思提及的舆论迷雾碎片化,隐隐重合。

他端起茶杯,再次抿了一口,借助这个动作平复了心绪。放下杯子时,他的眼神已恢复如古井般沉静,却蕴含着更强大的意志力。

“《礼记·大学》开篇有言:‘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 李玄策的声音在安静的会议室里回荡,带着一种穿越时空的厚重感。“这句话,就是我们应对未来复杂局面、驾驭惊涛骇浪的总纲!”

他的目光变得无比坚定:

“‘知止’——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国家安全的边界在哪里,核心利益的红线在哪里,对手的底线又在哪里?这不是退缩,而是战略定力的基石!只有明确了不可触碰的‘止’,才能在纷繁复杂的诱惑、挑衅、陷阱面前,保持清醒的头脑,不盲动,不冒进,不落入他人预设的轨道!”

“‘有定’——在明确‘止’之后,就要有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定力’!无论外界如何喧嚣,无论对手如何施压,我们守护国家安全、服务国家发展的根本目标不能动摇,我们独立自主、和平发展的道路自信不能动摇!这种定力,源于对自身力量的清醒认知,源于对国家前途的坚定信念!”

“‘能静’——在‘定’的基础上,才能保持内心的‘静’。静,方能明察秋毫,不被浮云遮望眼;静,方能深思熟虑,谋定而后动;静,方能在对手急躁冒进时,捕捉其破绽,后发制人!我们的情报分析、战略研判、危机处置,都需要这份‘静’的功夫!”

“‘而后能安’——最终的目标是什么?是国泰民安!是山河无恙!是让亿万百姓能够安居乐业,让我们的科学家能够心无旁骛地攀登科技高峰,让我们的建设者能够安全地在世界各地铺路架桥!我们所做的一切,终极目标,就是守护这份来之不易的‘安’!”

李玄策的话语如同洪钟大吕,敲击在每个人的心坎上。他引用的古老智慧,在当下波谲云诡的国际局势和暗流汹涌的安全形势下,焕发出夺目的光彩,为复杂的斗争指明了方向,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力量。会议室里鸦雀无声,所有人都沉浸在这份深刻的战略洞见之中,脸上的疲惫被一种使命感所取代。

“因此,新一年的工作重点,围绕‘知止、有定、能静、求安’展开!” 李玄策的声音斩钉截铁,开始部署:

“第一,科技安全领域,升级‘无形之盾’计划。张明远牵头,整合智囊团、科研院所、一线企业力量,建立针对‘生活化、社交化’窃密手段的动态识别与防御体系。对关键人才及其核心社交圈,提供更主动、更智能的安全服务与风险提示。同时,利用李天枢…嗯,利用特殊渠道获取的某些模糊预警方向,加强对前沿科技领域非常规风险的研判。”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