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双线并举辟新径 招商首战遇寒流

作者:朱氏春秋

云海县审计风暴所引发的轩然大波,犹如一阵狂风骤雨,席卷了整个县城。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场风暴在表面上似乎逐渐平息下来。

专项核查组的工作重心,按照林昊宇的精心部署,开始悄然转向。他们不再仅仅局限于对审计问题的表面调查,而是深入挖掘县内已掌握的线索,并将其进行固化,以确保这些证据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与此同时,对外界,林昊宇则巧妙地摆出了一副严格遵守市里“程序”的姿态。他深知,在这场风暴中,不仅要处理好内部的问题,还要应对来自外部的压力和质疑。因此,他通过各种方式向外界传递一个信息:云海县的审计工作是在严格遵循相关规定和程序的前提下进行的,不存在任何违规操作。

然而,在这看似平静的表象背后,林昊宇的棋盘上已经落下了更为重要的一子。

在县委常委会上,他正式提出了云海县未来发展的“生态立县、特色兴工”战略。这一战略的核心思想是,充分利用云海县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资源,打造以生态产业为基础、特色工业为支撑的经济发展模式。

为了实现这一战略目标,林昊宇将招商引资工作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他强调,只有通过吸引大量的优质企业和项目入驻云海县,才能真正推动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他还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措施和政策,以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关注云海县。

“同志们,审计整改是为了清除病毒,强壮肌体。但云海要真正站起来、富起来,最终还是要靠发展,靠产业!”林昊宇指着规划图,目光灼灼,“我们不能只有华鼎一只‘金凤凰’,我们要打造一片‘凤凰林’!要围绕我们的生态资源和现有产业基础,走出去,请进来,引进一批高质量、符合我们定位的企业!”

这一战略不仅得到了县委书记陈国华的高度认可和大力支持,而且副书记郑国栋、纪委书记王强等其他领导也纷纷表示坚决拥护。

然而,孙海峰和政法委书记张海、宣传部长孙伟等人心里却各有各的盘算。尽管他们对这一战略持有不同意见,但在发展经济这面大旗的掩盖下,他们也不敢公然表示反对。于是,他们只能选择冷眼旁观,暗中观察局势的发展,同时寻找合适的时机发难。

在这样的背景下,招商引资领导小组迅速成立。林昊宇亲自挂帅,担任组长一职,充分显示了他对这项工作的重视。副组长林昊宇打破常规,启用了以前分管农业的副县长,吴建军。此外,相关职能部门的一把手也都成为了领导小组的成员,共同参与到招商引资的工作中来。

林昊宇深知孙海峰不可能真心配合,他真正的依靠是郑国栋以及裴浩然(财政)、赵伟民(协调)等实干派。

招商计划紧锣密鼓地制定出来。第一站,瞄准长三角地区,重点拜访几家在绿色食品加工、生物科技和中高端制造业领域有特色的企业。

出发前,林昊宇特意带上了县环保局局长和自然资源局局长,叮嘱他们:“我们招商,不能饥不择食。生态是我们的底线,任何项目,环保一票否决。我们要招的是‘战友’,不是‘破坏者’。”

招商团队奔赴长三角。然而,过程远比想象中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