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忆居的清晨,叶尘手里攥着邻县的食安推广进度表,脸上带着欣慰:
“试点一周,邻县东河镇和南桥镇的商户整改率达85%,监管APP也适配完成,今天我们就协助王局长启动全县推广,
争取三天内让所有乡镇的食品经营户都挂上‘食安警示牌’,纳入信用档案体系。”
柳若雪补充:“这次推广要带上‘食安志愿者’一起,让他们跟着我们学,以后就算我们不在,他们也能协助监管;
另外,针对邻县小作坊的违规添加剂问题,检测机构今天会来做全县第一次抽检,结果同步到APP上,让商户和百姓都能看到。”
九人分成四组,每组带两名邻县的“食安志愿者”,奔赴邻县的八个乡镇。
石桌上的凡尘镜化作一道明亮的光带,横跨两县,似在见证这场“食安经验”的全面传递。
一、乡镇全覆盖:志愿者助力,推广加速度
叶尘组带着志愿者小周、小李,去了邻县最偏远的西坡镇。镇上的食品经营户不多,只有五家小超市、三家小作坊和十几个流动摊贩。
“我们先给小超市挂‘食安公示牌’,再教你们怎么看灯的状态、怎么督促整改。”叶尘说着,让玲玲给第一家小超市安装公示牌。
这家超市的货架上,几袋方便面已经过期,公示牌一挂上就亮红,显示“部分食品过期,需立即下架”。
老板想耍赖:“这方便面只是过了几天,还能吃!”志愿者小周立刻拿出信用档案的宣传册:“老板,过期食品不能卖,不然信用等级会降成D级,还可能被吊销执照。”
小李则帮老板把过期方便面挑出来,装进专门的“过期食品回收袋”:“这些我们会统一交给环保部门处理,不能随便扔。”
老板看着两人认真的样子,只好点头整改。等过期食品下架,公示牌变绿,他松了口气:“看来这牌子真不能糊弄,以后我每天都检查库存。”
接下来的流动摊贩区,叶尘组帮摊贩们安装“食安警示灯”,志愿者们则按培训的内容,逐一检查食材:
“您的食用油得用新鲜的,灯红了就卖不了东西了”“您的熟食得盖防尘罩,不然不卫生”。
不到半天,西坡镇的所有经营户都挂上了警示牌,其中12家当场整改亮绿,剩下的3家也在志愿者的督促下,承诺当天整改完毕。
小周擦着汗说:“以前觉得食安监管是难事,现在跟着你们学,才知道只要方法对,商户们也愿意配合。以后我们每周都会来检查,保证牌子一直绿着!”
二、小作坊专项整治:检测护航,添加剂无处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