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9章 仙力,政府,资本协同破局

当叶尘的净化仙纹掠过江州市最大的建材贸易公司“宏远建材”的写字楼时。

董事长刘明远正对着电脑屏幕皱眉——屏幕上是城西建材市场的运营数据:自从“灵息供需网”铺开后,市场里的零工效率提高了40%,商户投诉率下降了60%,连带着他公司的物流成本都降低了12%。

“这市场怎么突然变‘听话’了?”刘明远拨通了市场管理处的电话,想问问“聚灵梧桐”和“灵息牌”的来历,却不知这背后,是仙人的法子悄悄撬动了资本的注意力。

同一时刻,临淮市“云帆文创”的CEO张倩,在城东数字文创园的“灵感共生园”里,看着一群年轻设计师用3D建模完成了一个百万级的品牌订单。

她突然意识到:这些分散的灵活就业者,聚在一起竟有这么大的能量。

而两市的人社部门,也收到了越来越多灵活就业者的反馈——“现在找活有保障了”“社保能稳定缴了”,这让他们开始重新思考“灵活就业保障”的监管方向。

叶尘团队知道,要让保障机制真正“立住”,光有市场和群体的努力不够。

还需要撬动最关键的两方:握有资源的资本老板,和掌有规则的政府部门。

他们决定用仙力“搭座桥”,让资本看到“共赢”,让政府找到“抓手”,形成“仙意引导、资本共鸣、政府监管”的三方协同局面。

一、仙力触资本:从“逐利”到“共赢”的认知转变

资本逐利,本是天性。

但叶尘团队发现,灵活就业群体的困境,其实也让资本陷入了“低效循环”——零工流动性大,企业用工成本高;技能者散单多,平台接单效率低;骑手权益无保障,行业纠纷不断。

他们要用仙力让资本老板们看清:保障灵活就业者,不是“花钱买麻烦”,而是“赚钱拓新路”。

1. 江州市:“灵息供应链”让资本尝到“稳工”的甜头

江州市的宏远建材,是城西建材市场最大的商户,也是周明远们常接单的地方。

以前,宏远建材的物流部门总头疼“零工不稳定”——今天找的零工明天不来,来了的不熟悉流程,搬货效率低,还容易磕坏货物,每月的货物损耗和用工波动成本,就占了物流预算的20%。

叶尘让吴莲给宏远建材的物流仓库,悄悄布了一道“灵息延伸阵”,把仓库的用工需求接入城西市场的“灵息供需网”。

又给仓库管理员发了一块“调度灵息牌”,能直接从网里筛选“信用评级高、技能匹配的零工”。

第一天用“调度灵息牌”时,仓库主管王强选了三个信用五星的零工,其中就有周明远。

这三个零工不仅搬货快,还懂怎么保护易碎品,以前需要5个人搬3小时的货,现在3个人2小时就搬完了,还没磕坏一件。

“这些零工像提前培训过似的,太好用了。”王强惊喜地给刘明远汇报。

一个月后,宏远建材的物流成本降了15%——零工匹配效率提高,用工时间缩短;信用好的零工爱惜货物,损耗率从5%降到了1%;零工稳定了,不用再花时间重新找人,管理成本也低了。

刘明远算了笔账:按这个趋势,一年能省近百万物流费。

“以前觉得零工‘不靠谱’,现在才知道,不是零工不靠谱,是没给他们‘靠谱’的环境。”刘明远主动找到城西市场的互助社,提出“长期合作”——宏远建材每月固定拿出20个物流岗位,优先给互助社的零工,还承诺“按信用评级涨工钱”。

周明远成了宏远建材的“固定零工”,每月能稳定接10单活,赚3000多元,比以前零散接单时稳多了。

“以前觉得给大公司干活没保障,现在公司主动找我们合作,还涨工钱,踏实。”周明远说。

宏远建材的例子,很快在江州市的建材行业传开。

其他建材公司也纷纷效仿,接入“灵息供需网”,和互助社合作。

不到两个月,江州市有32家建材企业和城西市场的零工互助社签订了长期用工协议,零工们的月均收入又涨了500元,企业的用工成本平均降了12%。

“保障零工,其实是在帮企业自己省钱。”刘明远在行业会上分享经验时说,“以前是‘互相消耗’,现在是‘互相成就’。”

2. 临淮市:“文创集群链”让资本看到“聚能”的潜力

临淮市的云帆文创,是当地最大的文创平台公司,主要对接企业客户的文创需求,再分包给零散的设计师、文案。

以前,云帆文创总头疼“散单效率低”——找设计师要花时间筛选,设计师之间风格不统一,修改次数多,客户满意度低,平台的利润也被压缩。

柳若璃让郑蓉给云帆文创的接单系统,悄悄植入了“灵感共鸣纹”,让平台能直接对接城东文创园的“灵感共生园”。

共生园里的技能者们合作完成的订单,会通过“共鸣纹”同步到云帆文创的系统里,平台能看到完整的合作流程和作品质量。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张倩第一次通过系统看到共生园的合作订单时,眼睛亮了——一个品牌全案设计,由3个设计师、2个文案、1个剪辑师合作完成,从需求对接 to 作品交付,只用了7天,比平台以往的散单效率快了一倍,客户给了满分评价。

“这些零散的技能者,聚在一起竟有这么强的战斗力。”张倩立刻派团队去共生园考察,想谈合作。

考察后,云帆文创和共生园签订了“集群合作协议”——云帆文创把接到的大订单,分包给共生园的技能者团队;共生园负责团队组建、作品质量把控;平台给团队的报价,比给散单技能者的高15%,但要求作品质量更稳定。

共生园的李娜,和另外4个技能者组成了“品牌设计团队”,专门接云帆文创的品牌全案订单。

第一个月,他们就接了3个订单,赚了2.4万元,每人分了近5000元,比自己接散单时多赚了2000元。

“以前自己接小单,赚得少还累;现在跟着团队接大单,赚得多还省心。”李娜说。

云帆文创也尝到了甜头——订单交付效率提高了40%,客户满意度从80%涨到了95%,平台的口碑越来越好,接到的大订单也多了。

张倩算了笔账:和共生园合作后,平台的利润率提高了8%,还节省了大量筛选设计师的时间成本。

“以前觉得零散技能者‘难管理’,现在才知道,把他们聚起来,就是最优质的资源。”张倩在文创行业论坛上分享时说,“灵活就业不是‘负担’,而是行业发展的‘新引擎’。”

很快,临淮市有17家文创平台公司和共生园签订了合作协议,共生园的技能者团队从5个发展到了23个,每月能接近百个大订单,技能者的月均收入突破了8000元。

3. 跨市骑手:“共保盈利模”让资本认可“保障”的价值

跨两市的“速达外卖”,是当地最大的外卖平台,有近2万名骑手。

以前,速达外卖总被骑手维权、媒体曝光,不仅影响品牌形象,还得花大量资金处理纠纷,每年的维权赔偿和公关费用,就占了平台利润的10%。

平台CEO赵坤总觉得“骑手保障是个无底洞”,不愿投入太多。

苏晴让叶婉清给速达外卖的运营系统,悄悄植入了“时序盈利纹”,把“职业伤害共保池”的数据分析同步到平台系统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