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三年,五月廿一。
西山别院的气氛如同绷紧的弓弦。韩彻带来的消息像一块寒冰,压在每个人心头。匠户与矿产的供应可能被切断,而三千建虏精锐正向西移动,目标不言而喻。
然而,与这外部压力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西山内部一种压抑不住的躁动与亢奋。
“快!这边!螺栓要拧紧!”
“滑轮组检查好了没有?东家说了,安全第一!”
水力工坊区,一座新搭建的、规模远超从前的棚屋下,数十名工匠在王铁柱的呼喝声中,正围绕着那台初具雏形的大型水力镗床进行最后的组装。巨大的硬木框架、铁制齿轮、传动轴和那个至关重要的镗杆,在号子声与敲打声中逐渐结合成一个整体。
另一边,新划出的“火炮试制区”内,炉火正红。几名铁匠赤着上身,挥汗如雨,按照林枫提供的“分层锻接法”,用焦炭炉将精铁料加热至白炽,然后在重型水力锻锤的反复锻打下,将其加工成预设尺寸的筒状炮身构件。空气中弥漫着灼热的金属气息和汗水的味道。
林枫穿梭其间,时而停下脚步,指点关键部位的安装,时而拿起卡尺,测量锻打后构件的尺寸。他的眉头始终微蹙,时间太紧了。按照正常进度,这台镗床和第一门自产火炮至少还需要半个月的调试与磨合,但现在,敌人不会给他们这个时间。
“林先生,”韩彻的声音从身后传来,他同样是一脸凝重,“宣大总督府正式回文,以‘边镇需用’为由,拒绝了我们调拨匠户的请求。矿权之事,也被‘需勘定再议’为由,暂时搁置。”
林枫停下手中的测量,脸上并无意外之色。“意料之中。他们是想用软刀子,慢慢绞杀我们。”
“不仅如此,”韩彻压低声音,“我留在京中的眼线传来消息,弹劾之风未息,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势。有人开始在士林中散播谣言,说西山‘以奇技淫巧蛊惑人心,擅杀朝廷命官,形同谋逆’。”
舆论攻势也开始了。林枫冷笑,这是要把他彻底污名化,为日后可能的军事行动铺垫。
“韩将军,你还能在此停留几日?”
“最多五日。宣府军务紧急,我必须回去坐镇。”韩彻看着林枫,“林先生,形势逼人,若事不可为……或可暂避锋芒。我在宣府尚有根基,可护你周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