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一定!我们肯定严格按照厂里的要求来!保证不出差错!”马主任立刻斩钉截铁地保证,几位街道干部也纷纷附和。
接下来便是具体的细节磋商,这时,王超的作用再次凸显。当谈到加工费时,林科长报了一个偏保守的价格,马主任等人对行情不熟,一时难以判断。
王超适时开口,他之前通过老陈和私下打听,对这类外包工序的市价有所了解,便微笑着,用一种商量而非质疑的语气说:“林科长,您看,街道这边刚起步,工人也都是生手,前期效率可能不高,成本压力大。这个价格,是否能在目前的基础上,考虑到街道的实际情况,稍微上浮一点?也算是支持新生事物,等以后熟练了,产量上来了,咱们再按量论价?” 他既点明了街道的困难,又给了对方台阶和未来预期。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林科长沉吟片刻,看了看王超,又看了看一脸期盼的马主任,最终笑了笑:“小王同志倒是会替你马主任精打细算。行,就冲街道这份决心和大家的困难,价格就按刚才说的上浮半成。不过,质量可不能打折扣!”
“多谢林科长支持!”王超立刻道谢,马主任等人更是喜出望外。
随后关于原料的领取、成品交接流程、损耗计算等具体问题,王超也凭借其清晰的思路和对实际运作的理解,补充了一些细节建议,使得方案更具操作性,避免了后续可能出现的扯皮。他既维护街道的利益,也充分考虑了厂方的管理便利,让林科长也暗自点头,觉得这年轻人确实想得周到。
事情谈得出乎意料的顺利,双方当场就敲定了合作意向,约定街道这边尽快准备好场地和人手,厂方提供一次详细的岗前培训,然后正式开始试运作。
回程的路上,马主任和几位街道干部都兴奋不已,对王超更是赞不绝口。
“小王啊,今天可真是多亏了你!不光牵上了线,连价格、细节都帮我们争取、考虑到了!要不是你,我们这几个老家伙,怕是连门都摸不着,更别说谈下这么有利的条件了!”
“是啊,小王年纪轻轻,办事却老练得很!跟林科长说话不卑不亢,句句都在点子上!”
“这下好了,有了这个稳定的活儿,咱们街道这集体经济,总算能迈出第一步了!”
王超依旧保持着谦逊,微微欠身回应:“马主任,各位领导过奖了。主要还是街道为民办事的决心感动了林科长,我也就是在旁边敲敲边鼓,把咱们的困难和诚意,还有对厂里的好处说清楚而已。后续具体落实,还得靠各位领导多辛苦。”他深知,功劳可以占,但风头不能太过,尊重和依靠组织永远是第一位的。
他心里清楚,米粉加工组只是他规划中的第一步,一个极其重要的稳定起点和示范项目。有了这个成功的先例,街道集体经济的架子才算初步搭起来,他后续的建议和参与,才会更有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