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站是广州印刷厂。一走进车间,浓重的油墨味便扑面而来。工人们正在忙碌地印刷各种商标和包装盒,色彩鲜艳,套色精准。王超看到一个老师傅正在调试一台老式的海德堡印刷机,动作娴熟,一丝不苟。
“像我们这种小批量的食品标签印刷,咱们厂接吗?”王超指着一条线上正在印制的饼干包装盒问带路的车间主任。
“接是接,”车间主任点点头,“不过现在活儿多,很多厂子都在更新包装,得排队等。”
王超看着那些精美的印刷品,再想想南水食品厂那些简单甚至有些土气的腐乳标签,心里有了想法。
中午,大家在印刷厂食堂匆匆吃了午饭,便赶往第三站——广州制药厂。这家厂子主要生产中成药,车间里飘散着药材混合的独特气味。王超对制药设备兴趣不大,但他注意到对方的质量控制非常严格,每批产品都有详细的记录和留样。
“钱科长,他们这个留样检测制度,我觉得咱们食品厂完全可以借鉴。”王超低声对钱副科长说。
钱副科长推了推眼镜,表示赞同:“嗯,回去可以研究一下,建立我们自己的质量追溯机制。”
下午的第一站是广州灯泡厂。车间里工人们在流水线上熟练地组装着灯泡,效率很高。王超发现他们使用的检验设备相当不错,每个灯泡都要经过严格的耐压测试才会装箱。
最后一站是广州化工厂。刚进厂区,一股刺鼻的化学品味就直冲鼻腔。即使戴着厂里发放的简易口罩,王超还是觉得喉咙不太舒服。这家厂主要生产肥皂和香精,王超对香精车间表现出了特别的兴趣。
“技术员同志,这些食用香精,主要都供应给哪些单位?”王超询问陪同的技术员。
“大部分是糖果厂、饮料厂,”技术员回答,“不过最近一些食品厂也开始尝试使用,开发新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