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生产设备的困境

第二天,王超找到了刘主任,把情况如实汇报。

“这么说,新设备反而增加了成本?”刘主任皱眉问道。

“暂时是这样。”王超坦诚地说,“但我相信这个方向是对的。现在的问题是我们的制造工艺跟不上想法。”

刘主任思考了一会儿,说:“我认识地区机械厂的一个老师傅,要不要请他来帮忙看看?”

三天后,地区机械厂的老师傅来了。他在车间里仔细查看了那台改造设备,不时点头又摇头。

“想法很好,”老师傅评价道,“但做工太粗糙了。你们用的材料不行,加工精度也不够。”

“那您看有没有改进的办法?”王超急切地问。

老师傅指着发热管说:“首先得换新的发热管,这些旧的功率不稳定。风扇也要换,现在这个风力不均匀。”

“这些都好办,”张保国说,“关键是温控系统...”

“温控系统暂时没办法。”老师傅直截了当地说,“以现在的条件,想要自动控温很难。我建议你们先把设备做扎实了,保证基本功能稳定。”

送走老师傅后,王超和技术小组重新制定了改进方案。他们从机械厂订购了新的发热管和风扇,还改进了箱体的密封性。

改进期间,生产线又恢复了传统的油炸工艺。看着油锅重新冒起油烟,王超心里很不是滋味。他知道这是必要的退步,但依然感到失落。

何师傅看出了他的心思,安慰道:“厂长,搞创新就是这样,不可能一步登天。咱们先退回来,把基础打扎实了再往前走。”

王超点点头。他明白何师傅说得对,创新需要耐心。

半个月后,新零件到货了。技术小组连夜进行改造,这次他们更加注重细节,每个接头都处理得一丝不苟。

改造完成后的第一次试产,效果明显改善。废品率从两成降到了一成以下,虽然还不够理想,但已经看到了希望。

“继续改进,”王超对技术小组说,“我们一定能找到最合适的方案。”

与此同时,王超也在思考其他降低成本的方法。他想起了系统空间里那些现代食品加工的书籍,虽然不能直接照搬,但或许能给他一些启发。

小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