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晨曦中的抉择

第二百一十九章:晨曦中的抉择

清晨的阳光透过窗棂,温柔地洒进堂屋。王超走出房门时,看到的便是这样一幅景象:王刚和王玥两个小家伙,正踮着脚尖,蹲在临时用旧椅子和被褥搭成的小“床”边,好奇又小心翼翼地盯着里面那个小小的婴儿。

小婴儿睡醒了,不哭不闹,睁着一双乌溜溜的大眼睛,茫然地看着陌生的环境和眼前两张放大的小脸。王刚试图用手指去碰她的小手,被刚从厨房出来的王红轻声喝止:“刚儿,别乱碰,妹妹还小呢!”

王玥则奶声奶气地问:“大哥,她就是我们的小妹妹了吗?” 她记得昨晚迷迷糊糊好像听到有小孩哭。

王超走过去,摸了摸王玥的头,没有直接回答,而是看向厨房。王红正忙着熬粥、热剩菜,灶台上还温着一小碗显然是给婴儿准备的麦乳精。

“妈呢?”王超问王红。

“妈在里屋翻箱倒柜呢,说要找找小玥小时候的旧衣服和尿布。”王红一边忙活一边回答,脸上带着一丝疲惫,但眼神里更多的是对这个突然出现的婴儿的关切。

正说着,李秀兰抱着几件颜色发旧但洗得干干净净的小衣服和一些软布走了出来,脸上带着愁容和一丝找到东西的欣慰:“总算找出几件能穿的,小玥小时候的衣服,改改应该能行。这孩子,太瘦小了……” 她说着,又走到小床边,怜爱地看着里面的婴儿。

“爸呢?”王超环顾四周,没看到王建国的身影。

“你爸天刚蒙蒙亮就出去了。”李秀兰叹了口气,压低声音,“他说去街道办和派出所问问,看这种情况该怎么处理,能不能办个正规的手续。” 她顿了顿,声音更低了,“你爸说了,这孩子看着可怜,要是……要是真找不到原主,咱们家也不是养不起。但要养,就得名正言顺地养,不能不清不楚,以后留后患。”

王超点了点头,心中赞同父亲的做法。在这个注重户口和出身的年代,一个来历不明的孩子,未来会遇到很多麻烦。父亲考虑得很长远。

一家人心思各异地吃着早饭。王刚和王玥还在兴奋地讨论着这个小妹妹,童言稚语间充满了新奇。王红和李秀兰则更多是担忧和实际的考量——奶粉(麦乳精)够不够?衣服怎么改?晚上谁带着睡?

王超看着这一幕,心里明白,尽管大家嘴上没说破,但收养这个女婴,似乎已经成了家人之间一种无声的默契。善良和责任,让他们无法对这个被遗弃在自家门口的小生命视而不见。

饭后,李秀兰和王红开始动手给婴儿换衣服、喂麦乳精。小家伙似乎感受到了周围的善意,不哭不闹,乖乖地配合着。王超则帮忙收拾着,心里也在盘算着。系统里不知道能不能秒杀到奶粉、奶瓶之类更专业的婴儿用品?麦乳精毕竟不能长期当主食。

快到中午的时候,王建国回来了,脸上带着一种如释重负又更加凝重的复杂表情。

“怎么样,建国?”李秀兰急切地问。

王建国喝了口水,坐下来,对围过来的家人说道:“我去街道办和派出所都问过了。把情况也跟他们说了,也给他们看了那张字条。派出所的同志说,这种情况他们也遇到过,会按照程序记录在案,尝试查找遗弃者,但……希望不大。”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街道办的同志说,如果咱们家确实有收养的意愿,并且具备抚养能力——这一点,他们知道咱家的情况,倒是没问题——可以按照相关政策,办理事实收养登记。先由街道出具证明,然后到派出所办理户籍手续。虽然过程可能有点麻烦,但能让孩子有个合法的身份。”

听到“合法的身份”这几个字,李秀兰明显松了口气。

“那就好,那就好……有个身份就好。”她喃喃道,低头看着怀里因为吃饱而再次睡着的婴儿,眼神变得坚定起来,“那……咱们就办!”

王建国看向王超、王红,又看了看懵懂的王刚和王玥,沉声问:“你们呢?怎么想?家里突然多一口人,不是小事。”

王超第一个表态:“爸,妈,我听你们的。咱们家现在日子过得去,多养一个孩子,负担得起。这是一条生命,碰上了,就是缘分。”

王红也点点头:“嗯,我也同意。小妹妹挺乖的。”

王刚和王玥虽然不太懂手续什么的,但听到大哥二姐都同意,也高兴地拍手:“我们有小妹妹咯!”

王建国看着家人,严肃的脸上终于露出了一丝宽慰的笑容。他伸手,小心翼翼地摸了摸婴儿柔嫩的小脸蛋,动作有些笨拙,却充满了温情。

“既然都同意,那这孩子,以后就是咱们老王家的五丫头了。”王建国一锤定音,“等手续办下来,再给她起个大名。”

阳光洒满堂屋,笼罩着这个刚刚做出重要决定的家庭。一个小小的、被遗弃的生命,在这个清晨,似乎找到了她新的港湾,而王家的生活,也即将迎来新的篇章。

第二百一十九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