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联杜远墨晴俘将

上回说到,简宇率军抵达鄄城后,正与众人苦思如何彻底剿灭顽抗的张宁大军时,其妹简雪风尘仆仆赶到,并声称已有破敌良策。

此言一出,满堂皆惊。

荀攸抚须的手微微一顿,眼中讶异之色一闪而过。他深知简雪聪慧,并非寻常女子,更知她曾与张宁有过一段不为外人所知的渊源,但眼下局面错综复杂,牵一发而动全身,他一时难以想象,这位年轻的女将军能提出何种足以扭转乾坤的妙计。他不由得稍稍坐直了身体,目光更加专注地投在简雪身上。

贾诩那半阖的眼眸也终于完全睁开,精光内敛的瞳孔深处掠过一丝探究。他比荀攸更了解人性的幽暗与复杂,对简雪与张宁的“特殊关系”或许有更深的猜测。

他不动声色,只是捻动算珠的速度似乎慢了下来,静静等待下文,心中暗道:“哦?她竟此时出现,还直言有策……是倚仗那份旧情,还是另有所恃?”

张辽与高顺交换了一个眼神。张辽眉头微挑,他对简雪的武勇和机敏是认可的,但行军打仗,尤其是面对张宁这等劲敌,绝非儿戏。

他心中疑虑:“简雪小姐虽是机智,但如此大战,她的计策能行吗?可莫要误了大事。”高顺则依旧是那副沉静模样,但紧抿的嘴角也透露出一丝不确信,他更相信严密的组织和绝对的纪律,对出奇制胜的计谋向来持重。

于禁更是心中一动。他久闻简雪之名,知她虽为女子,却常出奇谋,更听闻她与贼首张宁似有某种纠葛。今日初见,觉得此女风尘仆仆却神采奕奕,眉宇间自有一般不让须眉的英气与沉稳。

此刻听她直言有破敌良策,好奇心大盛,想看看这位传奇女子究竟有何高见,同时也带着几分谨慎的怀疑。他微微前倾身体,以便更清楚地听到简雪的话。

简宇对妹妹的了解最深,知她绝非无的放矢之人,尤其在此等军国大事上。但他同样担忧,妹妹是否因与张宁的过往而影响了判断,或是想凭个人勇力行险。他沉声道:“墨晴,军国大事,非同小可。你有何策,不妨细细道来,容诸位参详。”

简雪感受到四周汇聚而来的各种目光——惊讶、审视、怀疑、好奇、期待。她并未立即言语,而是伸出食指,指尖点在地图上代表张宁大营的那个刺眼的红点之上。她的手指纤细,却稳定有力。

厅内烛火猛地一跳,映得简雪风尘仆仆的脸庞明暗不定。她能清晰地感受到那一道道汇聚在自己身上的目光。

这些目光沉甸甸的,带着谋士的算计、武将的直率、主帅的担忧,交织成一张无形的网,笼罩着她。然而简雪挺拔的身姿未有丝毫动摇,她清冽的目光平静地回望过去,仿佛一泓深潭,能吸纳所有波澜。短暂的沉默被她利用来凝聚所有人的注意力,厅内静得能听到烛芯燃烧的细微哔剥声,以及窗外隐约传来的、远方的刁斗敲击。

她不再卖关子,因为她深知,在此军情紧急之际,任何故弄玄虚都是浪费宝贵的时间。

她伸出右手食指。那手指并不似寻常闺阁女子般纤柔,指节分明,带着常年握缰执剑留下的薄茧,却依旧修长有力。指尖稳稳地点在铺展于长案上的羊皮地图,准确无误地落在那代表张宁大营的、用朱砂勾勒出的刺眼红点之上。她的动作干脆利落,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确定感。

“兄长,诸位,” 简雪开口,声音不高,却因厅内的寂静而显得异常清晰,每个字都敲在众人心坎上,“我知此计大胆,亦知诸位心中疑虑。然,兵行险着,需有依仗。我所恃者,非仅勇气,更因我们对张宁之动向,并非全然被动。”

她微微停顿,目光扫过众人,看到简宇紧锁的眉头未曾舒展,但眼神中的焦灼已稍被专注取代;荀攸抚须的手势放缓;贾诩的眼帘抬起,露出更多审视的精光;张辽、高顺身体微微前倾;于禁则几乎是屏住了呼吸。

“此事关乎一则埋藏多年的隐秘,” 简雪继续道,语气沉稳,带着追忆的意味,“想必在座诸位,大多知晓,昔日我曾身处黑山,后携管亥、廖化等一干兄弟,脱离彼处,前来投奔兄长。”

简宇微微颔首,这段往事是他势力壮大的关键一步,他自然记得清楚,当时妹妹简雪在其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她的决断和人际网络,带来了管亥、廖化这等勇将和一批精锐士卒。

“然,当年情势复杂,黑山内部派系林立,并非所有心向光明、愿随我等同行的兄弟,都能轻易脱身。” 简雪的声音压低了些,仿佛要将这段隐秘深深嵌入此刻凝重的空气中,“张宁麾下有一渠帅,名曰杜远。”

“杜远?” 简宇浓眉一挑,似有些印象,“可是那个以勇力着称,颇得张宁倚重的杜远?”

“正是此人。” 简雪肯定道,指尖在那红点上轻轻画了个圈,仿佛将杜远的存在圈定其中,“杜远与廖化将军,乃是过命的交情,情同手足。当年我等决定离去时,杜远因其所部被张宁严密监控,且其位置关键,若贸然行动,恐牵连甚广,难以全身而退。”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她抬起眼,目光变得深远,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当年做出那个艰难决定的时刻。

“彼时,我便与杜远、廖化暗中商议。与其让杜远冒险随行,不若让他顺势留下,潜伏于张宁军中,以为我等日后之耳目,静待关键时机。此事干系重大,多年来,除我、廖化及杜远本人外,再无第四人知晓,即便是吾兄,” 她看向简宇,眼中带有一丝歉意,“亦未告知,非是不信,实为保全杜远,以防万一。”

此言一出,满座皆惊。就连一向喜怒不形于色的贾诩,眼角也微微抽动了一下。荀攸抚须的手彻底停下,眼中充满了难以置信和迅速开始的战略评估。在敌人核心阵营中,埋下一枚如此重要的棋子,历时多年而不被发现,这是何等惊人的手笔!需要何等的谨慎、耐心和掌控力!

简宇更是愕然地看着妹妹,他从未想过,妹妹在他不知情的情况下,竟布下了如此深远的一步暗棋。一时间,他心中五味杂陈,有对妹妹擅自冒险的后怕,有对这条情报价值的震惊,更有一种难以言喻的复杂情绪,既觉妹妹手段超乎自己预料,又庆幸她有此布局。

简雪将众人的反应尽收眼底,继续用平稳的声线加固这份情报的可信度:“杜远凭借其勇猛和对张宁表面上的忠诚,数年来兢兢业业,不仅稳住了脚跟,更逐渐获得了张宁的信任,如今已跻身其核心将领之列,能参与军机要务。他与廖化将军之间,有一条极其隐秘、单线联系的渠道,多年来始终保持若即若离的联系,传递一些不至暴露自身、却又关键的信息。”

她深吸一口气,终于抛出了最关键的部分:“我此次星夜兼程赶来,正是因为在不久前,通过这条秘密渠道,收到了杜远冒死送出的一份至关重要的情报——关于张宁下一步的全盘行动计划!”

她的指尖重重地在那个红点上一顿,仿佛要将所有的阴谋和变数都钉在原地。

“张宁的谋划,其进军的路线,其虚实之策,乃至其自以为是的胜机,此刻,已不再是秘密!”简雪的声音斩钉截铁,带着洞察一切的冷静和自信。

她环视全场,看到的是众人眼中怀疑渐消,取而代之的是极度专注、急切期待下文的光芒。之前的种种质疑和担忧,在这一刻,都被这枚重磅的“内应”情报暂时压了下去。厅内的气氛,从凝重压抑,陡然转向了一种山雨欲来前的紧张与兴奋。

一时间,所有的目光,所有的注意力,都如同被磁石吸引一般,牢牢聚焦在简雪身上。厅内的空气仿佛凝固了,只剩下烛火不安分的跳动和众人略显粗重的呼吸声。地图上那个代表张宁的红点,在简雪的指尖下,似乎不再那么刺眼,反而成了一个等待被戳破的泡沫。

感受到兄长和众人灼热的目光,简雪知道火候已到。她不再有丝毫迟疑,深吸一口气,那口气息悠长而稳定,仿佛将所有的风霜疲惫都压了下去,也让自己的思绪变得更加清晰明澈。她的指尖依旧点在那红点之上,声音清越,开始娓娓道来,每一个字都清晰无比地传入众人耳中:

“兄长,诸位,且听我细说张宁之计。”

她略微停顿,组织了一下语言,确保逻辑严密。

“张宁性情多疑,用兵亦不循常理。她深知我军与兖州牧曹将军互为唇齿,结成同盟,相互呼应。若强攻我鄄城坚壁,即便能胜,也必是惨胜,且要时刻提防曹将军自侧翼袭来。故而,她苦思之下,定下了一条声东击西、暗度陈仓的诡计,意图从根本上瓦解我军之势。”

简雪的手指从代表张宁大营的红点上移开,先虚虚地点向鄄城的方向,然后划出一道凌厉的弧线,猛地指向地图上标注的曹操势力范围。

“据杜远送出的确切消息,张宁的计划分作明暗两手,虚实结合。”

“其明面一手,为‘声东’。” 简雪的声音带着冷静的分析,“她将会派遣一员心腹大将,或许还会动用她的部分仪仗,打着‘张宁’本人的旗号,率领一支看起来声势浩大、战斗力不俗的精锐部队,大张旗鼓,陈兵于我鄄城之外!他们会做出种种姿态,或挑衅骂阵,或修筑工事,摆出一副即将全力攻城,誓要与兄长你决一死战的架势!”

简宇目光一凝,沉声道:“佯攻?虚张声势?”

“正是佯攻,但绝非简单的虚张声势。” 简雪肯定道,她的指尖在鄄城外围重重敲了敲,“这支佯攻部队,必须足够逼真,其兵力、其气势,都要让我军判断,这就是张宁的主力,这就是她的主攻方向!她要将我军的注意力,我军的探马,我军的所有防御重心,都牢牢吸引在鄄城的正面战场!”

她抬起眼,目光锐利地扫过众人,特别是荀攸和贾诩:“而张宁之所以认为此计可行,正是基于她对我军,特别是对兄长你心态的揣测。”

简雪的语气中带上了一丝冰冷的嘲讽:“因为她料定,兄长你,以及在座的诸位,都深知她张宁对我简家,尤其是对我兄长,可谓‘恨之入骨’。” 说到“恨之入骨”这四个字时,她的声音有极其细微的波动,眼神深处似乎掠过一丝极为复杂的情绪,但那情绪消失得极快,快得让人以为是烛光的摇曳造成的错觉。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她利用的,正是这种‘理所当然’的心理定势!” 简雪的声音提高了一些,带着剖析的力度,“她会认为,我们必然觉得,以她对简家的仇恨,其首要的、最迫不及待要攻击的目标,一定是鄄城,是兄长你率领的主力!她会觉得,我们绝不会怀疑她倾尽全力而来的决心。因此,当她的大纛出现在鄄城外时,我们极有可能判断这就是决战之时,从而将主力集结于城防,甚至可能寻求出城野战,以求尽快击溃眼前的‘张宁主力’。”

“然而,” 简雪话锋陡然一转,如同利剑出鞘,她的手指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从鄄城方向猛地划向曹操的防区,“这一切的喧嚣,这一切的‘主力’压境,都只是为了掩盖她真正的杀招——‘击西’!”

她的指尖重重落在代表曹操部队的标识上。

“就在我军被鄄城正面的佯攻部队牢牢吸引住目光之时,张宁本人,将会亲率她真正的、最为精锐的主力大军,偃旗息鼓,人衔枚,马裹蹄,避开大道,专走险僻小径,以最快的速度,如同鬼魅般绕过我们的主要侦查范围,直扑曹将军的驻地!”

厅内响起一片压抑的惊呼。简宇猛地一拍大腿:“好毒的计策!攻我必救,又让我难以救援!”

简雪点头,继续冷静地剖析:“张宁的战略目标极为明确。她深知曹将军是我们的强援,一旦曹军被击溃,我军将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侧翼洞开,士气必然遭受重创。而她则可以趁我军惊惶未定、救援不及之际,以得胜之师,迅速回师,与鄄城外的佯攻部队前后夹击我军!届时,我军新遭盟友败绩,又面临两面受敌,军心涣散,纵有坚城,亦难持久矣。”

她环视全场,看到每个人脸上都露出了后怕和庆幸的神情。若不知情,此计成功的可能性极高!

“张宁此计,” 简雪总结道,声音铿锵,“乃是基于对我军心理的精准把握,虚实转换,目标明确。其狠辣之处,在于她不惜以自身旗号为诱饵,调动我军,而后直击我军体系中最关键、却也相对脆弱的一环——我们的盟友。若让她得逞,则大势去矣。”

言毕,简雪收回了点在地图上的手指,静静站立。她已将敌人的全盘计划,如同解剖猎物般,清晰无误地呈现在了所有人面前。

厅内陷入了短暂的绝对寂静。每个人都在消化这个情报带来的巨大冲击,以及那份劫后余生般的庆幸。烛火摇曳,将众人凝重而又带着几分兴奋的影子投在墙壁上,仿佛一群即将扑向猎物的猛兽。

简雪清越而冷静的声音还在议事厅中回荡,每一个字都如同重锤,敲打在简宇的心头。当简雪最终说完,清晰地勾勒出张宁那条“声东击西”、直击要害的毒计全貌时,厅内陷入了一种近乎凝滞的寂静。烛火似乎也感受到了这沉重的气氛,光芒收敛,在简宇脸上投下明明灭灭的阴影。

简宇没有立刻说话。他维持着双手撑在长案边缘的姿势,身体前倾,目光却仿佛没有焦点,深深地凝视着地图上那个代表张宁大营的、险些让他满盘皆输的红点。他脸上的惊喜之色渐渐褪去,如同潮水退去后露出嶙峋的礁石,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极其复杂的情绪——是后怕,是恍然,更是一种被尖锐物事刺破自信后的刺痛与清醒。

他缓缓地、极其缓慢地直起身来。这个简单的动作,此刻却显得有些沉重,仿佛卸下了无形的千斤重担,又仿佛重新背负起了更深刻的责任。他抬起手,用指节用力地揉捏着自己的眉心,试图驱散那因连日焦灼和此刻震惊带来的剧烈跳动。

“呵……”一声极轻的、几乎听不见的苦笑,从简宇的喉咙深处逸出。这声苦笑打破了沉寂,也引来了众人的注视。荀攸、贾诩目光深邃,已然看出了主帅心境的变化;张辽、高顺等人则面露关切;于禁则是仔细地观察着这位新任主公的反应。

简宇放下手,抬起眼,目光再次扫过地图,最终定格在妹妹简雪那平静却洞察一切的脸上。他的眼神中,之前的轻敌和因僵局产生的焦躁已经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沉静的、甚至带着几分凛然的审视。

“墨晴……” 简宇开口,声音带着一种经历过巨大情绪波动后的沙哑和疲惫,但更多的是一种冷静下来的反思,“听你一席话,如醍醐灌顶……是为兄,不,是为帅者,我,太过自以为是,也太过轻视那张宁了。”

他承认得如此直接,让在场一些将领微微动容。身为主帅,当众承认自己的判断失误,需要不小的勇气。

简宇转过身,背对着地图,面向厅内众文武。他的身影在烛光下显得愈发挺拔,却也透出一种经历教训后的沉稳。他缓缓踱了一步,仿佛在整理思绪,也像是在对众人,更是对自己剖析内心的误判。

“这些时日,” 简宇的声音逐渐恢复了往日的沉稳力度,但多了几分深刻的反思意味,“我潜意识里,一直认为张宁不过是一介流寇之首,虽有些勇力,但终究难脱贼寇习气,行事往往凭一时血气之勇。尤其……尤其她与我简家,尤其是与我,素有旧怨,我更是想当然地认为,她此番前来,必是因怒火攻心,恨意难平,会不顾一切,如同疯虎般扑向我鄄城,寻求速战速决,以泄私愤。”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他的目光掠过张辽、高顺等将领,带着一丝自嘲:“想必诸位之中,亦有不少人与我抱有类似想法?觉得我等只需高筑墙,深挖壑,以逸待劳,待其师老兵疲,或寻其攻城破绽,便可一击制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