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所以历史的遗憾究竟是什么呢?

杨坚:有点坚持不住了。

【42岁的李白迎来了命运的一次重大转折,

公元742年,秋天,一份来自当朝皇帝的诏书,

让他再次走进长安,告别家人时,他写下一句诗。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年轻时他曾到过长安,他试着去拜谒宰相,公主,求见高官,

自荐经世之才,结果都未偿所愿。

现在他终于等来了那声召唤,从气宇轩昂走进长安,到意兴阑珊的离开,

诗人的天真在一年多的时间里,被现实政治击的粉碎。】

【李白受到唐玄宗的嘉奖,并被赐予官职,但却是毫无实际权利的翰林学士。

李白突然意识到,在皇帝眼里,他和那些占星卜卦之徒并无二致,

兼济天下的理想成了笑谈。】

天幕下,友人们担心地看着李白。

后者一杯一杯往下灌着酒,看不出表情。

一位走上前,拍了拍李白的肩膀。

“没事的,白兄。

政场失意,诗场得意嘛。”

李白抬头有些奇怪地回看过去,面上完全没有伤心的意思。

“我又不伤心,这些经历你们不早就知道了吗?”

话罢,还戳了戳那人的肩膀。

“喂,你是不是想要逃酒啊?”

“谁说的!”

【年过半百的杜甫除了诗歌生命一样的诗歌,尽管“我生苦飘零,所立有嗟叹”。

但在诗歌中,他从来不只为自己的命运叹惋。】

【遭遇幼子饿死的刻骨之痛时,他为天下发出“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当茅屋在风雨中飘摇时,他祈愿“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他尝遍了社会底层的心酸和辛苦,他低头无法不在低处徘徊,

因为他本就是“天地一沙鸥”,

公元770年,59岁的杜甫在湖一条小船上走完了一生,

人生如戏,但斯人不朽。】

杜甫登上了泰山,看着山顶的绝美景色。

眼中再无之前的纠结与迷茫。

他努力挥开双臂,拥抱着天空与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