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战略抉择,北固南窥

黑风岭山寨的修复工作热火朝天,叮叮当当的敲打声和士卒操练的号子声交织在一起,充满了劫后余生的活力与希望。郡南的秩序在老王和裴怜的努力下迅速恢复,减免赋税的政令赢得了百姓由衷的拥戴。裴元绍也通过家族渠道,将刘昊那番“索要诚意”的话语,巧妙地传递给了州郡那位神秘的“郭”姓从事。

一切似乎都在向好,但刘昊的心却并未放松。他深知,暂时的安稳背后,是亟待明确的前路。虓虎营如今坐拥郡南根基与并北新得的美稷据点,实力大涨,但也意味着从此暴露在更多势力的视野之下,下一步迈向何方,至关重要。

这一日,他召集了所有核心成员——张诚、赵云、老王、裴元绍、裴怜,甚至让负责记录会议的侯吉和吵着要听“大事”的熊山也列席旁听。议事厅中央,那张粗糙但内容日益详尽的并州及周边地域图再次被铺开。

“诸位,”刘昊开门见山,手指点在地图上,“郡南之乱已平,内部初步整合。然则,虓虎营未来该向何处去?是继续深耕郡南,稳固根本?还是全力经营美稷,向并州北部乃至塞外拓展?或是……将目光投向东南,参与中原腹地的纷争?今日畅所欲言,务必议个明白。”

话音刚落,性急的熊山就抢着开口:“那还用说?肯定是打出去啊!昊爷,咱们现在兵强马壮,直接杀奔郡城,把赵汝成那老小子揪出来砍了,再把那什么州牧也收拾了,这并州不就是咱的了?”他说得眉飞色舞,仿佛并州已是囊中之物。

侯吉在一旁小声提醒:“山、山哥……郡城城墙高厚,州牧兵马也不少,强攻损耗太大,咱、咱们刚攒下的家底……”

“怕啥?有子龙将军的白毦兵,有俺老熊……呃,还有张将军的步卒,怕他个鸟!”熊山不服气地梗着脖子。

老王比较持重,摸着下巴道:“昊爷,熊山虽说得糙,但理不糙。郡南终究偏安一隅,潜力有限。并州富庶之地多在南部太原、上党诸郡。若能取郡城而代之,乃至窥视全州,确是王道。”他久居地方,更看重实际的地盘和人口。

张诚则更为谨慎,他指着地图上的美稷方向:“王老所言固然有理。但美稷新得,乃是我军打入并北的一颗钉子,意义重大。若能以此为基础,彻底扫清西河、上郡一带的白波残部与不服胡寨,将整个并北连成一片,北拒胡虏,西窥河套,则可获稳定之后方与优质马匹来源。此乃稳固之基。贸然南下,若受阻于坚城之下,则美稷孤悬在外,恐难兼顾。”

赵云沉吟片刻,开口道:“主公,云初来,本不当多言。然观天下之势,中原纷乱,诸侯并起。并州虽好,终非天下之腹心。我等虽暂无力逐鹿中原,却需早做谋划。稳固并北后,或可遣一偏师,东出壶关,窥探河内、河东之地。此地四通八达,既可呼应中原,亦可牵制冀州袁绍、河内王匡等辈。”他的目光显然更为长远。

裴元绍接口道:“子龙将军高见。河内、河东确是要冲。我裴家于此二郡尚有些许人脉,或可助我军暗中经营,收集情报,以待时机。”作为地方豪强,他更看重人际关系和潜在的影响力。

裴怜则轻声补充,目光敏锐:“诸位将军之论,皆有其理。然妾身以为,无论北上、南下还是东出,皆需量力而行。我军新胜,然兵力仍显不足,双线乃至三线作战绝不可行。当务之急,是选定一个主要方向,集中力量,雷霆一击,取得实利,再图其他。且需考虑州牧态度及那位‘郭’从事能否带来‘都督并北’的名分,此乃事半功倍之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