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开府建公

太原城的这个春天,似乎比往年都要忙碌,也都要充满希望。冰雪消融,万物复苏,连同着并凉二州这片饱经战火的土地,也仿佛在一种无形的力量推动下,焕发出新的生机。然而在这片生机之下,是镇北将军府邸内愈发紧张而高效的运转。

蔡琰的求见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了层层涟漪,但很快便被更大的浪潮所淹没——开府建公的筹备事宜,已然迫在眉睫。

侯吉成了府里最忙碌也最“痛苦”的人。他抱着厚厚的账本和清单,几乎住在了戏志才和郭嘉临时辟出的“典制筹议所”里,脸上的表情在狂喜和肉疼之间飞速切换。

“郭先生!戏先生!您二位看看这清单!”侯吉指着一条条目,声音都在发颤,“主公的冕服,要用玄色缯,上绣山、龙、华虫、宗彝、藻、火、粉米、黼、黻九章!这得多少金线?多少绣娘工时?还有这旒冕,十二旒啊!白玉珠!这……这……”

郭嘉正对着一卷《周礼》和《汉官仪》皱眉思索,闻言头也不抬:“侯主簿,非常之时,行非常之典。主公威加海内,岂能沿用旧制?该花的钱,一文不能省。”

侯吉又指向另一条:“还有这!新建公国宗庙、社稷坛!选址、建材、工匠……这又是一大笔!还有百官朝服、印绶、仪仗、车辂……我的天爷,这库房刚有点进项,眼看又要见底了!”

戏志才咳嗽着,放下手中关于官制改革的草稿,无奈道:“侯主簿……开府建公,乃立国之本,礼仪规制,关乎体统威严,不可或缺……咳……至于费用,新商税若能顺利推行,或可弥补……”

“但愿吧……”侯吉哭丧着脸,又开始疯狂拨算盘,嘴里念叨着,“要是能收点贺礼就好了……对!贺礼!得给那些富商大族、周边势力都发请柬!礼不能轻了!不然亏大了!”

与侯吉的“抠门”算计不同,郭嘉和戏志才面临的则是更为复杂的政治考量。

“主公之意,是称‘公’而非‘王’,国号‘魏’,既显与曹氏区别,亦暗合战国魏之故地,兼顾并、凉。”郭嘉揉着眉心,“然官职设定,需既遵循古制,又契合当下,更要……平衡新旧人员。”

戏志才点头:“不错。并州旧部、凉州新附、中原投奔之士,皆需妥善安置。官制需权责明晰,赏罚有度,方能激励人心,高效运转。”他提笔在绢帛上写下几行字,“设丞相总揽政务,然此位权重,暂可虚悬,由主公自领。其下分设尚书台、中书省、门下省?或恢复三公九卿?奉孝以为如何?”

郭嘉眼中闪过锐芒:“汉室旧制,冗繁过甚。当裁撤合并,创新体制。嘉以为,可设‘内阁’为中枢决策,由主公与心腹谋臣组成。其下分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管具体政务。军事独立,设军机处,直辖于主公。如此,权责清晰,效率倍增。”

这是一个极其大胆的改革,几乎完全摒弃了汉代的三公九卿制,更接近于刘昊记忆中后世的某些制度雏形。戏志才闻言,沉思良久,眼中渐渐放出光彩:“奉孝此议,虽惊世骇俗,然确为治国良策!只是……恐招非议。”

“非议?”郭嘉轻笑,“吾等助主公开创的,本就是前所未有之基业,行前所未有之制度,何惧非议?只要利于强兵富国,便是好制度!”

另一方面,梁习则忙于将新政推行至凉州。他派遣得力干员,携带《劝农令》、《平准均输新则》前往金城、武威等地,招募流民,分发农具种子,修复水利,同时设立官营的盐铁马匹交易市场,开始艰难却坚定地整合两州经济。凉州豪强起初多有观望甚至抵触,但在并州驻军的威慑和实际利益的诱惑下,也开始逐渐配合。

熊山和赵云则忙于整编军队,汰弱留强,将凉州降卒和并州老兵混编,以老带新,同时加强操练。熊山对练兵兴致缺缺,整天嚷嚷着要带兵去西域找“沙狐”商会打架,被赵云强行按了下来。

整个并、凉二州,如同一台巨大的机器,在刘昊的意志下,高速而精密地运转起来,为那场即将到来的盛大典礼做着准备。

消息自然不可能保密,很快便传遍了天下,引起了各方势力的剧烈反应。

许都,魏公府。

曹操看着手中密报,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刘昊不仅站稳了脚跟,吞并了凉州,如今竟要公然开府建公,与他平起平坐!

“好一个刘昊!好一个镇北将军!”曹操冷笑,手指用力捏着玉如意,“并凉二州……四州之地?他倒是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