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六年里,高将军获得的荣誉数不胜数。
个人一等功、集体一等功、二等功臣等称号,随便搜一搜都能看到。
有位博主曾专门采访过一些经历过战争的老兵。
据他们回忆,高将军最早是担任侦察排的排长。
注意,那是侦察兵,七十年代的侦察兵还有一种说法,就是“敢死队”。
干的都是最危险、最艰苦的任务。
当时他所在的连队,是第一个进入安南王国作战的部队,其面临的生死考验可想而知,完全是拿命拼出来的功勋。
不知道是不是有人在背后推波助澜,
一篇帖子刚发出就迅速爆火。
大多数网友的关注点都集中在一个问题上:
高书籍这一个多亿的财产,到底是从哪来的?
说实话,这个质疑也情有可原。
毕竟,这数字确实太惊人了。
就拿高育良来说,一年的工资加上各种福利,大概也就不到五十万。
就算十年加起来,最多也就五百万。
那一亿多到底从哪来?
很快,有了解内情的网友开始现身说法。
他们翻出了高育良写过的一本书。
就在大家猜测这本书是否是利用工作时间完成的,
出版时间也被扒了出来。
资料显示,这本书最早出版于2001年底。
结合内容来看,应该是在他担任大学教授期间写的。
可以预见,未来一两年这本书的销量会迎来一个高峰。
与此同时,贴吧成了最热闹的地方。
2017年正值贴吧最火的时期,里面的高手也特别多。
相比其他平台,贴吧的讨论氛围更偏向理性与事实分析。
大家讨论的焦点,集中在高书籍任职以来对汉东发展的贡献上。
一些来自汉东本地的网友纷纷发声,
他们为自己的高书籍说话。
是的,就是“我们自己的高书籍”。
时间会证明一切,功过自有后人评说。
【作为一名京海人,我想说一句,高书籍上任之后,这几年汉东的发展速度确实有目共睹。
别的不说,光看房价就知道了。】
【我就是京州本地人,这方面我最有发言权。
京州现在算是全国排名靠前的城市了,拿它和汉江的临州对比一下就知道了。
临州郊区两万多一平,市中心更是三万多起步,而京州才刚过一万出头。】
【我支持楼上说的,我是光明区的,今年在夫子庙附近买了一套房,单价一万四千多,郊区的房价也就是九千到一万之间。】
“我也是京州人,说到房价这事,京州这几年确实涨得不多。
我发个链接你们看看,那是2014年的房价数据,现在三年过去,现在对比那时候,也就涨了百分之五左右。”
“我是吕州的,说到高书籍,我觉得我们吕州人最有发言权。
高书籍曾经是我们吕州市韦书籍,别的先不提,看看现在吕州的发展就知道了。”
“作为京海人,我不同意楼上观点。
实事求是地说,高书籍是从我们京海走出去的,当年他做过我们京海的市长和市韦书籍,那几年京海发展非常快。
没有当年京海的基础,吕州哪有今天的成就。”
“你这话说得就不对,吕州的发展靠的是自己。
当年高书籍在吕州任职的时候,曾经还支援过京海。
没有我们吕州,京海现在也就是个普通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