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拿起金刚令,灵觉稍稍探入,便感受到其中蕴含着一股奇特的精神印记和能量波动,那些密文确实记载着高深的内力运用法门,他稍加感悟,便觉颇有启发,但此刻并非细究之时。
他收起金刚令,走到早已目瞪口呆的霍山面前,道:“此非善地,不留也罢。我另为你寻一处安身立命之所。”
说罢,他不再理会那些惊惧交加的明教教徒和宝树王,拉起霍山,身形一晃,便如同瞬移般消失在明尊崖之上,只留下满地的震惊和狼藉。
十二宝树王挣扎着爬起来,面面相觑,脸上尽是苦涩和后怕。今日之败,简直是明教立教以来从未有过的奇耻大辱!而那金刚令被夺,更是损失惨重!
“快!快去请教主出关!”大圣宝树王嘶哑着喊道,声音充满了惊恐。
而周易,则带着霍山,已然下了明尊崖。他看了一眼手中的金刚令,又看了看身旁依旧处于震撼中的少年,心中若有所思。
下了光明顶,周易带着霍山寻了一处远离明教势力范围的偏僻小镇客栈住下。
是夜,油灯如豆。
周易取出从那明教大圣宝树王处得来的金刚令。令牌触手冰凉,非金非铁,材质奇特,上面雕刻的密文古老而深奥,在灯光下泛着幽微的光泽。他凝神静气,灵觉缓缓探入其中。
果然如鸠摩智所言,这金刚令中蕴含的并非具体的内功修炼法门,而是一套极其精妙、独特的内力运劲、发劲、挪移的技巧总纲!其核心思想,在于打破常规的发力方式,追求一种“意在劲先,劲随意走”的诡异境界。
周易仔细感悟着其中蕴含的意念,越是感悟,越是觉得开创此法之人,绝对是武学上的奇才!
这套法门,不强调内力有多么深厚磅礴,而是极度侧重于对内力的极致微操和出其不意的运用。
它讲究如何将有限的内力,在瞬间进行复杂的压缩、旋转、震荡、转移,从而爆发出远超其本身量级的瞬间威力,或者巧妙地偏转、卸开、乃至“借”走对手的劲力,做到“以弱胜强”、“四两拨千斤”的效果。确实堪称一门极其高明的辅助性绝学。
然而,在周易这等境界的人看来,这套法门优点突出,缺陷也同样明显。
“过于追求技巧和诡变,失了武道正大刚直之意。”周易心中评价,“若遇内力远胜于己者,一力降十会,任你千般变化,我自一掌破之。若遇眼力毒辣、经验丰富、根基扎实之辈,也很容易看破其虚实,反而受制。”
“而且,此法对修炼者的精神力和计算能力要求极高,稍有不慎,未能伤敌,先伤自身经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