秧苗出来以后,许阳张月那叫一个高兴,
不仅一天几趟的看着秧苗,还观察光谱灯的高度,确认不会太热灼伤脆弱的秧苗。
从秧苗发出到长成二十厘米左右高度的程度,用了二十几天。
“月月!!!!月月!!!!!”
许阳叫来张月:“看来咱们的实验成功了,这次可以加大育苗的量了,正好趁着这段时间,咱们把这片地用水浇透。”
于是一家人也热火朝天的忙了起来。
许振振作为免费劳动力,自然是要包揽大部分活计的。
再次浇地,育苗,许父按照之前的led灯的高度,又成排成规模安装了光谱灯。
之前是实验,这回是规模化种植。
几亩地说多不多,说少也不少,纯手工浇地着实很累人。
等到新一批的秧苗长成合适的大小,
就到了一个非常累人且重要的工序——插秧。
经过这段时间的浇地,现在后洞里的水稻区已经被浇的很柔软粘稠了。
正是适合插秧的好时候。
细心的许母和张母用铲子轻轻的铲动泡沫箱里的秧苗,小心翼翼的把秧苗分离成合适的大小。
接着许父和张父两人用绳子和木条,拉出行距,
“一会儿就照着线插秧,别整歪了奥。”
两人一边干活一边嘱咐。
分秧苗需要认真且小心,
忙完了地里的事儿,张月也加入了分秧苗的行列之中。
见人手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