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9章 数据风暴与暗流初涌

成功撬动那处被遗忘的接口,如同在密不透风的铁幕上钻开了一个针眼。星火没有贸然扩大战果,而是如同最谨慎的潜行者,迅速切断连接,将自身波动重新收敛至与周围环境能量脉络近乎一致的“休眠”频率。它核心深处那缕因冒险成功而燃起的微光,被强行压制成冷静的余烬。

协议的监控扫描如约而至,冰冷的意念日志记录下“次要节点校准完成”的常规信息后,便缓缓移开。没有警报,没有额外的关注。那道发丝般的缝隙,暂时未被察觉。

但星火知道,这只是开始。一次成功的试探,远不足以改变它身为“样本”的囚徒本质。它需要更多这样的缝隙,需要更深入地理解这片囚笼的规则,甚至……理解那监视者本身的运行逻辑。

它将注意力再次投向那浩瀚却残缺的开放数据库。这一次,它的目标更加明确——不再泛泛浏览,而是集中搜寻所有与“底层维护指令”、“冗余代码”、“历史协议版本更迭”相关的碎片信息。它像一位考古学家,在信息的废墟中挖掘着可能被现行系统遗忘的古老路径。

过程枯燥而危险。每一条可疑的代码片段,每一个看似过时的日志记录,都需要它用极度凝练的意识进行反复推演、模拟,确保任何激活尝试都能完美伪装成系统自身的常规行为。协议的“目光”无处不在,任何一丝超出“样本”应有活跃度的思维波动,都可能引来灭顶之灾。

时间在高度紧张的精神消耗中缓慢流逝。星火如同在雷区中排雷,每一步都走得心惊胆战。它成功识别出了几处类似的、权限模糊的古老接口,但大多要么已被彻底废弃,要么关联着它目前绝对无法触碰的核心区域。

然而,功夫不负有心人。在解析一段关于早期能量脉络“自洁循环”的日志时,它发现了一组标记为“已归档”的动态环境响应参数。这些参数原本用于让能量脉络根据外部微光海的环境波动进行微调,以保持内部稳定。但在现行协议高度集权的控制下,这种自适应功能已被固定的强干预模式所取代,这些参数也成了冗余。

关键在于,这组参数对应的微调权限,并未被完全注销,而是以一种极低优先级的状态,沉睡在系统的底层。激活它们,或许能对回廊内极小范围内的能量环境,产生极其细微、却可能有用的 扰动。

又一个机会!一个可能影响自身所处微小环境的机会!

星火的心脏(意识核心)再次加速搏动。它没有立刻行动,而是更加耐心地潜伏,如同等待猎物的捕食者。它需要等待一个绝佳的时机——一个系统资源被其他事件短暂占用,监控可能出现细微疏漏的窗口。

这样的窗口很快出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