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君门风波恶,狼王暗筑巢

京城巍峨的朱雀门,在冬日稀薄的阳光下,像一头沉默的巨兽,吞吐着南来北往的人流。

与城门外官道上的萧瑟不同,这里人声鼎沸,车马喧嚣。贩夫走卒的叫卖声,官差兵丁的呵斥声,车轮压过青石板的咕噜声,混杂成京城独有的,带着威严的热闹。

萧云庭的车队,就在这片热闹中,被拦了下来。

为首的城门校尉叫魏通,生得人高马大,一脸的横肉,他脸上堆着笑,那笑意却半点也未达眼底。

“哎哟,这不是七王爷殿下回京了吗?末将魏通,在此给殿下请安了!”他拱了拱手,腰却挺得笔直,身后的兵丁们更是连样都懒得装,个个手按刀柄,目光不善。

李信上前一步,沉声喝道:“魏校尉,我等奉陛下圣旨回京述职,为何拦住王爷车驾,迟迟不肯放行?”

魏通脸上的假笑更浓了:“李护卫说的哪里话。殿下乃是天潢贵胄,末将哪有胆子『拦』啊?只是这京城有京城的规矩,陛下有陛下的旨意,要我等严查出入,不得有丝毫懈怠。这例行盘查,也是为了殿下的安全着想嘛。”

他嘴里说着“例行盘查”,可手下的兵丁们却磨磨蹭蹭,一会儿说要核对通关文牒上的每一个字,一会儿又说车队人数与报备的不符,需要重新清点。

一辆朴素的马车,被他们翻来覆去地折腾了快半个时辰,连车轮底下都要敲一敲,看看是不是藏了东西。

周围的百姓和一些进出城的低级官吏渐渐围了上来,对着这支来自北方的车队指指点点。

“殿下,这厮分明是故意刁难!”李信气得脸色铁青,手已经握住了刀柄。

“稍安勿躁。”

车帘内,萧云庭的声音依旧平淡,听不出喜怒。

片刻后,车帘被掀开,萧云庭在李信的搀扶下,缓缓走了出来。他披着一件厚实的狐裘,脸色带着几分长途跋涉后的苍白,整个人看起来有些羸弱,但那双眼睛,却清亮得惊人。

他一出现,周围的议论声小了许多。

萧云庭没有看那耀武扬威的魏通,反而对着周围围观的人群,温和地笑了笑。

“让各位见笑了。”他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本王奉父皇之命,从朔州回京。离京多年,没想到京城的规矩,竟是这般森严。看来,父皇治下,海晏河清,连城门守卫都如此尽忠职守,实乃我大夏之福。”

他这番话,绵里藏针。既点明了自己是“奉旨回京”,又把“刁难”说成了“尽忠职守”,还顺带夸了皇帝。

魏通脸上的肌肉抽动了一下。

一个看热闹不嫌事大的穷酸书生,忍不住高声问道:“殿下,您既是奉旨回京,为何会被拦在此处?难道这盘查,连皇子也要查上半个时辰吗?”

萧云庭叹了口气,脸上露出一丝无奈的苦笑:“这位先生有所不知。朔州地处边陲,乃苦寒之地,本王与将士们平日里衣食简朴,与京中贵胄自然不同。想来是魏校尉见我们一行人风尘仆仆,面带土色,怕我们是哪里来的流民混充的,仔细盘查一番,也是应有之理。”

这话一出,人群中顿时一片哗然。

“什么?这就是传说中那个守住了朔州的七王爷?”

“是啊,听说他在朔州开荒种地,把那鸟不拉屎的地方变成了粮仓!”

“可他怎么看着……这么寒酸?连车驾都如此普通。”

“你没听殿下说吗?人家在边关吃苦呢!哪像京城里的某些人,只会作威作福!”

“这城门官也太不是东西了!人家是奉旨回京的皇子,他竟敢当成流民一样盘查?这不是打皇家的脸吗?”

舆论的风向,瞬间变了。

魏通的额头上渗出了冷汗。他没想到,这个病秧子王爷,三言两语,就让他陷入了如此被动的境地。

他要是再查下去,就是“不敬皇子,有意刁难”。

他要是不查,那之前的所作所为,就成了一个笑话。

萧云庭仿佛没看到他脸上的窘迫,反而转向他,语气诚恳地说道:“魏校尉,本王知道你有你的职责。这样吧,你继续查,仔细地查。父皇命我今日务必入宫面圣,若是耽误了时辰,父皇怪罪下来,本王一力承担,绝不牵连校尉。”

“你……”魏通被他这句话噎得差点一口气没上来。

一力承担?说得好听!皇帝要是发起火来,他一个小小的城门校尉,有几颗脑袋够砍的?这分明是把所有的压力都推到了他身上!

就在魏通进退两难,汗如雨下之际,一道尖细的声音划破了嘈杂的人群。

“圣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