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风从西巷来

当设备架在老槐树下时,暮色正缓缓洒落在青瓦上。

雁子按下试录键,风穿过树杈的沙沙声、隔壁面馆老板喊“油泼面好了”的吆喝声、晾衣绳上塑料盆碰撞的脆响,都挤在了耳机里。

她刚要摘下耳机,一段若有若无的吉他声闯入耳膜——是《童年》的变调,弹奏得磕磕绊绊,偶尔还会出现走音的破响。

“等等!”她猛地扯掉耳机,吓得老周正在给怀表上弦的手一抖,“刚才那段……”

“我也听见了。”老周凑过来,老花镜滑到了鼻尖,“像是个小孩子唱的?”

雁子重新播放,将音量调到最大。

背景风声中浮现出模糊的人声,那句“许婉如说,山是折起来的信”突然清晰得仿佛有人在耳边低语。

她手指颤抖,这是李咖啡提到过的,他母亲的名字。

“能降噪吗?”她拽着老周的胳膊,指甲几乎掐进他的毛衣里。

老周叹了口气,从铁皮箱里翻出一台旧笔记本电脑:“这是当年给广播台修设备时攒下的软件,试试看?”

屏幕的蓝光映照在她苍白的脸上。

波形图被拉成细长的线条,杂音如同潮水般退去,少年的声音渐渐显现出来——带着青春期特有的沙哑,换气时还带着轻微的哮喘尾音,和李咖啡现在调酒时克制的呼吸频率一模一样。

“是他。”她轻声说道,喉结动了动,“十五六岁的李咖啡。”

老周扶了扶眼镜:“你这耳朵……”他话没说完,雁子已经听不见了。

她的听觉仿佛突然被拆开的万花筒,电瓶车刹车的“吱呀”声、三楼王奶奶晾衣绳晃动的“咔嗒”声、甚至歌者咽口水的“咕嘟”声,都变成了独立的音符。

最深处,有规律的敲击声如同心跳——哒、哒、哒,哒、哒。

“摩斯密码?”老周凑近屏幕,“我记得城建局有一套地理编码……”

凌晨三点,社区办公室的空调嗡嗡作响。

雁子将编码输入地图软件,光标停在了终南山南坡——那里标着“废弃观景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