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前七日,雨丝如针,扎进西安城的骨缝里。
孟雁子的轮椅碾过东段城墙下荒草丛生的小道,车轴发出沉闷的吱呀声,像极了那年爬山时,她踩断的第一根枯枝。
风从豁口灌入,吹得她额前碎发乱颤,也吹不散心头那一团凝固了十年的雾——那是李咖啡最后看她的眼神,没有恨,也没有爱,只有一片空荡荡的静默。
她停在碑基前。
这是一块从未刻字的石碑,青灰色,低矮,半埋于土,仿佛被时间遗忘。
可她知道,它记得一切。
这里曾是他们初遇的山道口,也是她说“我不会再等你”的地方。
她取出青金丝——那是用蓝花汁液浸染过的蚕丝,柔韧如记忆,缠在指尖便渗出微痛。
她咬破食指,血珠滚落,在冰冷石面上划出第一笔:“咖”。
血刚渗入石缝,异变陡生。
那道刻痕竟如被无形之口吞噬,迅速褪去,不留痕迹,仿佛这块石头根本拒绝承载这个名字。
她不信。
又割。
再写。
“咖——”
指尖已裂,血顺着手腕滑落,在轮椅扶手上滴成一朵朵暗红的花。
二十处旧伤因反复用力而崩裂,那是这些年她为记住每一句承诺、每一次失约所留下的身体烙印。
她记住了他所有口头禅:“下次一定”“我调一杯给你”“别生气了好不好”,却唯独记不住他说“我爱你”时的语气。
可这块碑,什么都不肯留下。
小录躲在十步外的断墙后,手中宣纸紧贴碑面,轻轻拓印。
她是民间档案志愿者,执着到近乎偏执,坚信城市有记忆,只是藏得太深。
当她揭开纸张时,呼吸骤停——
纸上浮出极淡的蓝纹,形如两个字:咖啡。
转瞬即逝,如同幻觉。
可她看得真切,那不是墨迹,也不是颜料,而是某种从地底渗出的光晕,像是被血唤醒的记忆残影。
她攥紧拓纸,指尖发抖。这不是结束,是开始。
同一时刻,十七里外,回民街的老酒馆旧址早已倾颓,只剩一堵残墙和一口夜露池。
李咖啡站在雨中,浑身湿透,手中握着最后一滴“无名露”——那是他以自身为容器,凝聚七年情绪结晶而成的露珠,本该献给那个始终无法被调出味道的人。
他不知为何流泪。
也不知为何来到此处。
但他记得一件事:要“给出去”。
仰头,张口,将露珠送入暴雨之中。
雨滴坠落,砸进夜露池,涟漪一圈圈扩散。
可就在那一瞬,整座城市的地下仿佛传来一声低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