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的月光像一匹被海水浸过的绸缎,湿漉漉地铺在紫竹林的青石路上。慈航道人盘膝坐在千年紫竹下,指尖的念珠已转到第一百零八颗。珠贝与沉香木簪的碰撞声渐次消弭,她的呼吸变得像潮起时的细浪,每一次起伏都与海面上的月光共振。
三年来,她总在子时入定。起初是为了压制心头那股对玉虚宫的眷恋,后来渐渐成了习惯 —— 南海的夜比昆仑更喧闹,浪涛拍岸的轰鸣里藏着无数生灵的呓语,渔民梦中的鼾声、搁浅海螺的呜咽、甚至珊瑚虫啃食礁石的微响,都能在她识海中织成网。
“嗡 ——”
念珠突然悬在半空,十二颗珠贝同时亮起柔和的白光。慈航道人睫毛颤了颤,看见每颗珠贝里都浮起一个模糊的影子:有金吒跪在玉虚宫丹墀下的背影,有燃灯道人天眼射出的金光,还有比丘尼临终前攥紧她的那只枯瘦的手。这些影子在白光中渐渐淡去,化作一缕缕青烟,顺着紫竹的根系钻进地下。
她知道,这是元神离体的征兆。当年在玉虚宫学的 “神游太虚” 之法,她已有五年未曾动用。此刻识海突然翻涌,倒像是那些被她刻意遗忘的玄门心法,在月光的催化下悄然复苏。
“既来之,则安之。” 慈航道人轻轻吐出一口气,将净瓶揽在怀中。羊脂玉的凉意顺着掌心蔓延,像一道无形的锁链,将她的肉身与元神系在一起。这是她在南海自创的法门,怕的就是神游时被心魔趁虚而入 —— 毕竟,她早已不是那个能在元始天尊座前安心打坐的纯然仙体了。
元神离体的瞬间,南海的咸腥气骤然消失。慈航道人低头看见自己的元神依旧穿着藕荷色僧衣,颈间的珠贝璎珞却化作了流动的光带。脚下不再是青石板,而是一片无垠的云海,那些云朵触上去竟带着昆仑雪的凉意,让她想起初学道法时,元始天尊带她踩过的云桥。
“慈航。”
一个熟悉的声音从云海深处传来。慈航道人猛地转身,看见文殊广法天尊的元神立在云端,手中的慧剑在月光下泛着冷光。他的身后跟着普贤真人,宝幢上的璎珞垂落,在云海上投下细碎的金影。
“师兄。” 她下意识地拢了拢僧衣,却发现元神之体的衣袍上没有水波纹,只有淡淡的莲花暗纹 —— 那是比丘尼用最后一口气为她绣上的,此刻竟在元神上显了形。
“师尊知你久居南海,恐你道心蒙尘。” 文殊广法天尊的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慧剑轻轻一点,云海上便浮现出玉虚宫的全貌,“随我们回去吧,封神大业虽成,玄门仍需你这样的人才。”
云海上的玉虚宫比记忆中更辉煌,星灯挂满了三十三天,元始天尊的法身在大殿中央若隐若现。慈航道人看着那些熟悉的回廊,突然想起自己曾在那里追着仙鹤跑,被广成子师兄罚抄《道德经》百遍。那时的墨香混着檀香,比南海的沉香木更清冽,却也更疏离。
“多谢师兄美意。” 她的元神微微欠身,珠贝光带在身后划出一道圆弧,“南海的莲花,还等着我回去浇灌。”
普贤真人突然上前一步,宝幢上的金光直射她的眉心:“你当真要执迷不悟?看看你的元神,竟已染了释门的浊气!若再不加修正,恐日后连仙籍都保不住!”
金光中的威压让慈航道人元神一震,识海深处传来一阵刺痛。她看见自己的元神衣袍上,那些莲花暗纹正在金光中扭曲,像要被强行抹去。这场景太过熟悉 —— 十年前在万仙阵,普贤真人便是用这招净化过截教弟子的元神。
“浊气?” 慈航道人抬手护住眉心,珠贝光带突然炸开,化作十二道屏障挡住金光,“师兄可知,那些被你们视为‘浊气’的,恰是南海百姓的祈愿?”
文殊广法天尊的慧剑骤然出鞘,剑气在云海上劈开一道裂缝:“住口!凡夫俗子的祈愿怎配污染仙体!你看看你现在的样子,僧衣、梵文、还有这满身的海腥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