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桃换旧符暗涌生
端阳节的热气渐渐消散,蝉鸣却一日响过一日,预示着盛夏的真正来临。北静王府在经历了节前风波后,表面上一派平和,内里却因皇后的一道“恩典”,再次泛起了涟漪。
坤宁宫的“恩典”与新人入府
这日清晨,一顶青呢小轿悄无声息地停在了北静王府的侧门。轿中下来一位嬷嬷,年约四十许,穿着藏青色宫装,头发梳得一丝不苟,面容白净,眼神沉静中透着一股精干。她便是皇后身边另一位得力的掌事嬷嬷,姓容,奉皇后懿旨,前来“协助”北静王妃管理内务,尤其是……针线女红之事。
容嬷嬷的到来,并未大张旗鼓,却像一块石头投入平静的湖面。林黛玉在归朴堂正厅接待了她。容嬷嬷礼仪周全,态度恭谨,言谈间滴水不漏,只说是皇后娘娘体恤王妃年轻,管家辛劳,特派她来“学习帮衬”,并带来几匹宫内新赐的云锦和一些时新花样子。
黛玉身着家常的月白缎绣紫藤花常服,发髻轻绾,神色平静地受了礼,赐座看茶。她心中明镜似的,这哪里是“帮衬”,分明是皇后不放心,又安插了一双眼睛进来,而且直指针线房这块刚刚平息事端的“要地”。
“容嬷嬷一路辛苦。”黛玉语气温和,听不出喜怒,“皇后娘娘厚爱,本宫感激不尽。既然嬷嬷精于女红,日后针线房的事务,便要多劳嬷嬷费心提点了。” 她直接将针线房这块“烫手山芋”推了出去,既是顺势而为,也是以退为进,倒要看看这位容嬷嬷有何手段。
容嬷嬷连忙起身,谦逊道:“王妃娘娘折煞老奴了。老奴愚钝,不过是娘娘们不嫌弃,给个机会效力罢了。日后定当尽心竭力,协助柳嬷嬷将针线房打理妥当,绝不敢有负皇后娘娘与王妃娘娘信任。” 话说的漂亮,姿态也放得低,但那股宫中带来的、若有若无的优越感,却难以完全掩饰。
针线房:风云再起
容嬷嬷入驻针线房的消息,像一阵冷风,瞬间吹散了节后刚刚积聚起的一点暖意。柳嫂子听闻后,脸都绿了!这分明是皇后娘娘对她不信任,派了人来夺权监视!她心中又惊又怒,却又无可奈何,只能强打精神,将容嬷嬷“恭敬”地迎了进去。
容嬷嬷不愧是宫里出来的老人,手段圆滑。她并不急于指手画脚,而是先花了几日时间,默默观察针线房的运作,查看账本、料子、绣品,与绣娘们“闲话家常”,态度看似随和,问题却个个刁钻。
这一日,她拿起春纤正在绣制的那件雨过天青软烟罗夏衣,仔细端详了半晌。春纤紧张得手心冒汗。容嬷嬷的手指轻轻拂过衣襟上即将完工的缠枝莲纹,点了点头,语气平淡无波:“嗯,针脚还算匀净,配色也雅致。这‘套针’、‘抢针’用的,火候差了些,尤其是这莲瓣的晕色,过渡不够自然。” 她抬眼看向春纤,目光锐利,“你学绣几年了?师从何人?”
春纤连忙垂首恭敬回答:“回嬷嬷话,奴婢学绣八年,是……是柳嬷嬷一手教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