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州的战局,在诸葛亮抵达并重新部署后,如同被投入巨石的深潭,激荡起与以往截然不同的波澜。
首先感受到变化的,是那些习惯了依托山林、肆意袭扰汉军粮道的江东“山越营”。当他们再次如同鬼魅般从密林中钻出,扑向一支看似护送辎重的车队时,迎接他们的并非预想中的仓皇与混乱。车队外围的护卫迅速后撤,露出后方早已严阵以待的数十名弩手。这些弩手使用的,并非寻常汉弩,而是带有奇特木制瞄准基座、弩臂更粗更长的“神机弩”。
“风!”一声短促的口令。
“咻咻咻——!”
弩箭破空之声尖锐刺耳,速度与射程远超寻常弓矢。冲在最前方的几名山越头目,甚至来不及举盾,便被精准射来的弩箭贯穿皮甲,惨叫着倒地。后续的山越兵惊骇之下,试图凭借树木掩护,然而那弩箭竟能部分穿透不甚粗的树干,或是从刁钻的角度射入他们的藏身之处。一轮齐射,原本凶悍的山越营便丢下十余具尸体,狼狈不堪地缩回山林,再不敢轻易露头。
“强弩营”初战告捷,消息传回,汉军士气为之一振。粮道安全得到了初步保障。
与此同时,针对那些死硬豪族山寨的“火攻”也拉开了序幕。黄忠老当益壮,亲自督导“防火营”,选择了一个风向稳定、湿度较低的清晨。目标选定为郁林郡内最为顽固、曾让马超铁骑折戟的“金溪寨”。
数十架改良的轻型抛石车被推到射程之内,操炮手皆是精心挑选的力士。他们装填的不是石弹,而是以陶罐封装、内盛猛火油与引火物的“燃烧罐”。
“放!”
随着黄忠一声令下,浸油的布条被点燃,冒着黑烟的陶罐划破天际,如同陨石般砸向金溪寨那由巨木和竹篾构筑的寨墙与棚屋。
“轰!”“轰隆!”
陶罐碎裂,猛火油四溅,遇火即燃!刹那间,寨墙上、房屋间,爆开一团团巨大的火焰,黑烟滚滚而起,映红了半边天空。竹木遇火,噼啪作响,火借风势,迅速蔓延。寨中顿时一片大乱,哭喊声、惊叫声、以及俚僚土语的咒骂声交织在一起。
汉军并未趁势强攻,只是在外围用强弩封锁要道,射杀试图突围救火者。诸葛亮与赵云立马于远处高坡,冷静地注视着这场人为的“天火”。伊籍派出的通译则用土语大声喊话,宣告投降者不杀,顽抗者与寨同焚。
烈火焚寨的恐怖景象,以及汉军展现出的精准而冷酷的远程打击能力,如同重锤,狠狠敲击在每一个仍在观望的交州豪族心上。此前,他们或许还存有凭借地利与汉军周旋的侥幸,但“金溪寨”的覆灭,让他们彻底明白,这位新来的军师,手段比之前的赵将军、马将军更加莫测,也更加狠辣。
数日之内,接连有三位原本态度暧昧的俚人酋长,秘密派遣使者,来到汉军大营,表达了归顺之意。诸葛亮亲自接见,温言抚慰,重申刘协的招抚政策,并当场签署文书,承认其部分自治权,并邀请其子弟前往荆南学习。刚柔并济之下,交州抵抗势力的根基,开始松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