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柱关于“自建生态圈”、“打破标准壁垒”的豪言壮语犹在耳边,匠人村上下正摩拳擦掌,准备在这场更高维度的商业战争中大干一场。然而,对手的进攻,却比预想的来得更快,更阴险。
最先发现异常的是小陆团队里负责舆情监控的年轻员工。
“陆、陆总!您快来看!”年轻员工的声音带着一丝惊慌,指着电脑屏幕上几个国内外专业技术论坛和社交媒体的页面。
小陆快步走过去,只看了一眼,脸色就沉了下来。
几个颇具影响力的行业博主和“独立研究机构”,几乎在同一时间,发布了一系列看似专业、实则充满诱导性的“分析报告”和帖子。标题耸人听闻:
《惊爆!“星尘”材料早期版本存在致命缺陷?》
《是创新还是骗局?深扒“星尘”不为人知的瑕疵数据》
《警惕技术炒作!“星尘”真实性能可能远低于宣传》
这些帖子引用了部分零散的、未经证实的实验数据片段——正是“星尘”项目早期探索阶段,几个因为结构不稳定而被淘汰的失败配方所产生的数据!这些数据被断章取义,与一些模糊不清的、疑似材料失效的微观结构图片拼凑在一起,刻意混淆时间线,暗示这是“星尘”当前版本存在的“隐藏风险”。
帖子下面的评论区和相关讨论群组里,瞬间涌入了大量水军,开始带节奏:
“果然,吹得越响,摔得越惨!”
“还好没投资,差点就被忽悠了!”
“这种有隐患的材料,谁敢用?特别是高端领域!”
谣言如同病毒,在网络上迅速扩散、发酵。虽然大多数业内人士能看出其中的漏洞和刻意抹黑的痕迹,但对于不明真相的潜在合作伙伴、投资方以及公众来说,这种看似“有图有真相”的爆料,极具迷惑性和杀伤力!
“妈的!这是哪个王八蛋干的!”王胖子看到报告,气得差点把平板电脑摔了,“拿我们几百年前就淘汰的失败品来说事?还要不要脸了!”
李哲更是气得浑身发抖,指着屏幕上那张被恶意解读的电镜照片:“胡说八道!这明明是我们在第三次迭代时因为前驱体纯度不够导致的晶格畸变!我们早就解决了!他们这是污蔑!”
严教授眉头紧锁,语气沉重:“舆论战场,有时候比真刀真枪更可怕。三人成虎,众口铄金啊。如果任由这些谣言发酵,会对我们刚刚建立的商誉,以及正在推进的国内外合作,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
小陆快速操作着电脑,试图联系平台删帖,联系发布者澄清,但效果甚微。对方显然有备而来,账号多是匿名或海外注册,平台处理也需要时间。
“铁柱总,这是有组织的、专业的舆论抹黑行动!”小陆抬起头,看向一直沉默不语的铁柱,“我们必须立刻做出回应,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指挥部里,气氛再次变得紧张。刚刚因为“护盾”介入而缓解的压力,以另一种形式,更汹涌地扑来。
铁柱站在大屏幕前,看着上面那些刺眼的标题和扭曲的数据,脸色平静,但眼神深处却仿佛有风暴在凝聚。他没有像王胖子那样暴怒,也没有像李哲那样急于辩解,只是静静地看了几分钟,然后缓缓开口,声音沉稳得令人心定:
“慌什么?”
仅仅两个字,却像有着神奇的魔力,让躁动的会议室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他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