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师傅得知儿子准备进行实验后,给予了支持。然而,由于苏星云在曾师傅的钢厂进行实验,蔡师傅心中还是有些许情绪。 蔡刚和他的团队最终提出了一个方案:制作一个大型立柱式坩埚,将高炉铁水直接倒入其中,从坩埚底部开设几个小口,利用蒸汽机和水轮机带动的鼓风机鼓入热空气,同时使用机械带动的铁棒不停搅拌铁液,以便在铁液冷却之前让空气中的氧气与碳充分反应实现脱碳。
蔡师傅指出了这个方案的缺点:在搅拌过程中必须时刻关注温度,否则铁液容易在坩埚内凝固,无法倒出。 很快,实验开始了。
这是公元 1343 年重阳节,历史应当铭记这个日子。当一炉铁液倒入特制的坩埚中,鼓风机和熟铁敷陶瓷搅拌棒开始运转。与
众人预期的铁液降温不同,热空气通入后,铁水温度不降反升,如同沸腾一般不停溅射。两个人由于猝不及防被飞出的铁水滴溅到,幸好穿着特制防护服,否则后果不堪设想。蔡师傅大声喊道:“退开!所有人都退开!鼓风机不要停!搅拌棒赶紧提上来,再晚就化了!”
小主,
蔡师傅满脸通红,手激动得不停颤抖。凭借多年的经验,他瞬间意识到炉中的温度变化。作为一名老铁匠,他阅读过苏星云化学书中关于钢铁的知识,知道在如此高的温度下,一定是碳和氧气在释放热量。实际上,炉中放热的不仅仅是碳,大量的硅等物质也在被氧化,炉顶冒出褐色烟雾。
蔡师傅意识到他们发现了一种轻松的脱碳方法!当反应平静下来后,蔡师傅下令:“倾倒铁水!”炉子转动并倾斜,将金属液体倒出。经过淬火冷却后,大家迫不及待地检测产品。
蔡师傅用早已准备好的铁锤不停敲打新出炉的金属块,经过反复敲打后,他停下动作,用仿佛梦游般的语气说道:“钢,我们炼成了一炉钢!”说完,不由自主地笑了出来,眼中还流出了泪水。自己打了一辈子铁,今天才知道钢是可以炼出来的!周围的人在忐忑地等待蔡师傅的权威验证后,开始疯狂欢呼。有的两两拥抱,有的甩出安全帽,整个钢铁厂瞬间被喜悦的气氛笼罩。
蔡刚发明的这种炼钢方法与苏星云原时空英国人贝塞麦在 1855 年发明的转炉炼钢法大致相同!这是世界钢铁冶炼的里程碑,标志着现代钢铁技术的分水岭!这种方法将钢的炼制成本一下子降低了七倍。 与当时贝塞麦炼出的钢材相比,蔡刚此时生产的钢质量更好。因为当时转炉炼钢无法解决炉中磷硫等酸性物质的问题,而苏星云早已从高中化学书中了解到可以使用碳酸钙来调和高炉的酸碱性。
苏星云的炼制钢铁技术瞬间攀升到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初期阶段,不过目前仅仅是在炼钢技术方面有所突破,钢铁加工以及各种合金钢配方的研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这种方法出现后,苏星云迅速赶到二号钢铁厂,全程观察了这种炼钢方法。他感觉自己仿佛找到了宝藏,同时也觉得自己在一号钢铁厂几个月的努力有些白费。
在这几个月里,他一直在研究如何通过灌钢、炒钢等方法加工高品质钢材,现在却发现炼钢原来可以如此简单。苏星云觉得自己这几个月一直在死胡同里摸索。这种感觉就像学生时代拼命做暑假作业,趴在桌子上几个小时,打了十几页草稿,突然发现后面有参考答案。
蔡刚很快在苏星云的主持下申请了此项技术的专利。为了给父亲争光,他没有将其命名为蔡氏炼钢法,而是改为小蔡炼钢法。蔡师傅专门跑到一号钢铁厂炫耀了一圈,曾师傅则一直称病躲着他。 随着大量合格钢材的出厂,苏星云终于有足够的钢材来制造蒸汽机了。
原本的活塞问题也得到了解决,即在铁质活塞上开槽,使用较软的熟铁制作活塞环,通过磨合使活塞运动更加顺畅。虽然仍然需要大量人力进行加工,但苏星云终于拥有了高质量、能够安装在船体上的蒸汽机。
当然,要想将蒸汽机安装在船上,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就目前的造船技术而言,还是先老老实实造飞剪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