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云天蓝澈海,天高云洁漫潇洒;海风拂雪浪飞,万里迢遥海航路。
中国北极科考队在队长李旭扬的带领下,完美结束了在北极各种各样的海洋环境下对“蓝盾鲛人”人脑同机深潜机甲的海洋科学测试,该系列人脑同机深潜机甲不仅经受住3海底火山热液区附近的高温考验;同时也经受住了高纬度寒冷海区的冰冷海洋环境的考验,在冰火两重世界里潜航科考作业,都获得了非常好的测试效果,让科考队员能身临其境在深渊海洋环境中指挥着智慧无人机群科考机器人协同科学探索作业,验证了这种先进科考方式的优势,为多维度立体开发兼同时保护好海洋环境提供了真实翔细的科学数据。
科考队乘坐着科考船返航路上途经北海道岛附近的公海海域时,科考队长李旭扬又带领着五名科考队全体成员进入到六架“蓝盾鲛人”人脑同机深潜机甲畅游在海洋中。
北海道岛是日本最北端的岛屿,位于日本列岛最北部。其西临日本海,南濒太平洋,东北滨位鄂霍次克海。西南以津轻海峡与本州岛相邻,北隔宗谷海峡与库页岛(萨哈林岛)相望。
其地理经纬度范围在东经139°20-148°53和北纬40°33-45°33之间。
该岛屿形状轮廓接近菱形,其南北宽度大约有420公里,东西长度大约有540公里。
北海道岛屿在地形面貌上就是,丘陵面积广阔(大约占60%),地势中部高,四周低,山地和其中火山地形占山地的40%。
北海道岛属于大陆岛,其形成原因是沟弧盆体系与板块碰撞共同作用的结果,南部因为沟弧盆体系形成横向山地,北部因板块碰撞形成纵向山地。
北海道岛屿的形成是多种地质力量共同作用下的结果。全岛地势起伏较大,整体上呈现为中部高、四周低的格局。火山活动在塑造其地貌中扮演了关键角色,构成了丰富的火山地形。这些地质活动也带来了丰富的地热资源,造就了如登别地狱谷、定山溪温泉等着名的温泉地。
北海道被鄂霍次克海、日本海和太平洋三大海域环绕,这带来了复杂多样的海洋环境。
其海洋生物资源比较丰富多彩,周边海域是重要的渔场,渔业资源非常丰富。常见的海洋生物包括多种蟹类(如鳕场蟹、毛蟹)、鲑鱼,以及海带(昆布)等等。例如,在支笏湖等水域,可以观察到多种珍稀水生生物。北海道周边海域属于温带和亚寒带气候,海水温度普遍较低,不具备大型热带珊瑚礁生长发育的条件。因此,在北海道海岸看不到像冲绳那样的珊瑚礁景观。不过,这并不影响其海洋生态的独特性和生物多样性。
在历史渊源上,北海道古称虾夷地,最初是阿伊努族人的家园。在明治维新后的1869年才被正式命名改为北海道的,并开始了大规模的开发。岛上至今保留着许多开拓时期的历史建筑,如北海道开拓村,见证了这段移民和发展。
中国极地科考船“极地号”在太平洋上划出一道优美的弧线,船身随着海浪轻轻起伏,仿佛一只归巢的巨鸟。船舱内,科考队长李旭扬正站在全息投影前,目光如炬地凝视着屏幕上闪烁的数据。经过数月的艰苦作业,科考队终于完成了对深海生态系统的全面考察,此刻正满载着珍贵的样本和资料,踏上返航的归途。
“队长,我们即将进入北海道岛附近的公海海域。”副队长张明的声音从通讯器中传来,带着一丝难以掩饰的兴奋。
李旭扬微微点头,嘴角勾起一抹笑意:“好,准备进入深海探索模式。这次,我们要用‘蓝盾鲛人’再探一次这片神秘的海域。”
“蓝盾鲛人”是科考队最新研发的六架人脑同机深潜机甲,它们的设计灵感来源于深海中的生物,流线型的机身、灵活的尾鳍,以及覆盖全身的防护装甲,让它们能够在深海中自由穿梭,如同真正的海洋生物一般。每架机甲都配备了最先进的探测设备,能够实时传输海底的影像和数据,是科考队探索深海的重要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