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许多人缺乏信心

“快赶上国外的技术了吧。”现阶段,

仍然有很多人在拿国内的技术与国外的进行对比。

没有办法,这是现状,让许多人缺乏信心。

听见有人提问,旁边的一位五级锻工迟疑地回答:

“我对国外的情况了解不多,”

“但李主任这两次改进的炼钢技术并不简单。”“至少在国内目前阶段,”

“还没有这样的技术水平。”

听到这话,

旁边的同事纷纷表示赞同,

脸上流露出敬佩和自豪之情。

此刻,

李平安正站在不远处。

刚才大家的谈话他也听见了。

这让李平安不禁暗自摇头,他知道工厂缺乏专业技术研究人员。

特别是高尖端技术人才,这里根本一个都没有。

原本这家机械厂只是个民营企业,

只是为了赚取利润,并没有人真正从事研发。

熟练的工人虽然很多,但真正的技术尖端人才却一个都没有。

即使这段时间已经扩大规模,新进来的人大部分依然是普通工人。

吸纳一些研究人员并不容易,这是李平安的感受。

这件事,单靠碰运气是不可能的。如果有机会的话,还是要去摸摸商业部长和周部长的底细,毕竟他们隶属于工业部,那边人才匮乏的情况确实严重。如果有合适的机会,李平安觉得应该尽早将这些人才调过来。现在厂里的这批工人经验丰富,但在理论上存在明显不足。目前最缺的其实是研发人员。

这时,一炉金黄色的钢水缓缓倒入模具中,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直到钢水冷却,模具里的东西逐渐成型,大家都情不自禁地围拢过去。脱模成功后,呈现在众人面前的是153根数米长的管子。这正是李平安这次研究的成果——主炮的炮管。

炮管的材质和机械性能实际上决定了火炮的威力和在战场上的地位。炮弹的重量和速度决定了炮的威力,而炮管能够承受的膛压则尤为关键。在炮管尺寸不变的情况下,要提高其承受膛压的能力,就必须提升炮管的质量。目前,李平安采用电渣重熔技术制造了新的炮管材料,但最终的效果仍需通过后续的测试和实验来验证。

目前的任务是将炮管加工完成。虽然初步的铸造工作已经完成,接下来还需要进行锻造、车削、镗铣等多道工序。只有在所有加工步骤完成后,才能得到炮管的原始形态。当前的技术和设备还不算先进,因此这些工序仍需熟练技术人员的操刀。秦高阳和梁拉娣如今已是厂里技术水平最高的两位员工,尽管一个是车工,另一个是焊工,但李平安提供的机械知识对所有相关领域都有效果,不仅仅限于某一特定领域。

秦高阳作为主要操作者,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炮管慢慢成型,每个人都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

不过,尽管很多人感到兴奋,但没有一个人对这些炮管产生过任何怀疑。如果了解相关领域的人看到这根炮管,一定会大跌眼镜。这门 ** 炮的口径与常规型号不同,主流的 ** 炮通常是100毫米口径,而李平安设计的这款火炮口径达到了120毫米,且为滑膛炮。这一设计一经公布,肯定会在业内引起巨大轰动。然而,目前在场的大多数人根本不明白这些专业术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