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干把这茬事给忘了,他的俸禄从刘备那里领,这个学校里目前也就刘备、他、还有诸葛梦蔡琰。
刘备是校长,整个凉州都在他的管辖之下,这个俸禄拿不拿都行。他平常的开销,赵伟章在管着,分为国库与私产。
诸葛梦蔡琰则是两个妇道人家,第一时间没想到要俸禄的事。
至于自掏腰包的贾诩与荀攸,他们自身有太守职位,只是在这里代课,有俸禄没有俸禄都一个样,与傅干一样。
只有蔡邕才算是学校里面第一个完全的招聘人员,他在刘备这里只算客卿,没有明确的俸禄安排。
想到这里,傅干先不走了,与蔡邕走到右边四方桌,坐了下来。
傅干率先发言:“那依伯父来看,一月给多少俸禄合适?”
蔡邕皱着眉头算了起来:“你看啊, 一家之主,天天在这里教学,没办法去地里劳作,按照一家五口人算得话,一天得差不多消耗五到八斤粮食(汉代的一斤,约等于现在的半斤),上邽的粮食价钱还算稳定,一石百钱。
按一家五口人,一天消耗六斤粮食来算,一个月得一百八十斤粮食,合三石粮食,还要再加上盐布等,一个月至少五百钱,才能勉强能充饥,要是遇到粮价暴涨,五百钱肯定是不能果腹的。因此我建议最少一个月给钱八百文,才能招来人,否则人家不乐意来。”
傅干眉头紧皱,蔡邕以为傅干觉得多了,连忙说:“八百钱都说的少了,你想啊,能够读书识字的,家庭条件再差,能差到哪里去,个人不济,还有宗族可以扶持。不能再少了,再少更招不来老师。你这老师的社会地位如何,其他人还不知晓,来应聘的人定然不多。”
傅干打断蔡邕的话,笑着说:“我不是嫌多,八百钱肯定是不多的。按照伯父的算法,我打算代课老师一个月给一千五百钱,主任级别的给两千钱。这样如何?”
蔡邕点点头:“俸禄上到还是可以,赶得上三百石的小吏了。”
“至于你说的社会地位,校长便是凉州牧。他只要有空,都会来学校里转悠两圈。来此的教师只要才学出众,肯定能引起明公的注意,说不定立马就能得到明公提拔,这种机会可遇不可求,我想只要放出招聘的消息,整个上邽想来的人必然如过江之鲫,用之不尽,取之不完。说不定许多人不要俸禄也要削尖脑袋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