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系列的举措,如同一张无形的网,将鲜卑紧紧地绑定在华朝的统一伟业之上,为未来北方的稳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尽管华朝已经对鲜卑进行了有效的控制,但骤然的改变总是让一些人难以立即接受新的现实。
在漠北的广袤大地上,仍有一些零星的小部落,如俟亥氏,他们因为种种原因,未能亲眼见证龙城之战的惨烈,也未能感受到华军的强大,因此选择了反抗,试图通过反叛来摆脱华朝的统治,重新夺回失去的自由,并梦想着重新选出鲜卑的单于王,恢复昔日的辉煌,重新控制漠北广大地区。
然而,他们的梦想很快就被残酷的现实击碎。
黄忠、张辽、吕布、高顺等人迅速派出大军,以雷霆万钧之势,对俟亥氏部落的叛乱进行了围剿。他们充分利用下辖鲜卑族将士对漠北地形的熟悉,采取了灵活的迂回包抄战术,将叛军围困在一处险峻的山谷之中。
随着号角声的响起,汉族与鲜卑联军的将士们奋勇杀敌,所向披靡,他们的呐喊声、马蹄声、兵器交击声交织在一起,汇成了一曲胜利的凯歌。
很快,俟亥氏叛军就被击溃,四散奔逃,俟亥氏族长被高顺亲自抓住斩首示众,俟亥氏部落的反叛之火也彻底熄灭。
这场战斗,不仅展示了华朝的军威和战斗力,更让其他还未完全归附的零星小部落深刻认识到了与华朝对抗的后果和代价。他们开始意识到,只有顺应历史潮流,接受华朝的统治,才能享受到和平带来的繁荣与安宁。
经过大半年的整合与治理,华朝终于成功地将北方鲜卑各族基本纳入了掌控之中。但是,表面的大胜之中,还有一个不和谐的音符——魁头,这位曾经的鲜卑首领,不仅又一次逃跑成功,并且蛊惑了一个名叫伊娄氏的鲜卑部落,一同逃往了大鲜卑山(今大兴安岭)。
魁头深知,自己当年得罪过华朝皇帝张循,一旦被俘,必死无疑。而伊娄氏部落的首领,则不完全是出于魁头的蛊惑,而是出于对个人权力的贪婪,不愿放弃作为鲜卑首领的尊贵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