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为棘手的是,由于投石机体型庞大,推进与撤出的过程都显得异常缓慢。这不仅大大降低了罗马军队的反应速度,更在无形中增加了他们在战斗中的脆弱性。
尤其是在华军可能发起的突袭渡海行动中,这种速度上的劣势极有可能成为决定战局走向的关键因素。一旦华军利用海军优势,配合空中力量的掩护,迅速发起渡海攻击,罗马军队很可能会因为投石机等重型武器无法及时到位,而陷入被动挨打的境地。
幸运的是,当赵云率领的华军浩浩荡荡地抵达黑海海峡的东岸后,他们并未立即展开造船渡海的行动,这似乎给普利乌斯·卡托暂时松了一口气的时间。然而,这位经验丰富的罗马统帅并未因此而有丝毫的懈怠,他深知,华军的按兵不动并非出于畏惧或犹豫,而是在等待一个至关重要的援军——他们的印度洋舰队海军。
这支海军如同华军的一把利剑,正从遥远的海域赶来,准备支援华国陆军的渡海作战计划。一旦他们从直布罗陀海峡进入地中海,罗马海军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华朝海军的强大,早已在之前的战役中崭露头角,他们的战舰都是钢铁打造,如同海上巨兽,装备精良,士气高昂,是任何对手都不容小觑的力量。
若华朝海军成功击败罗马海军,掌控了地中海的制海权,那么他们接下来的目标,无疑就是黑海海峡。到那时,华朝的海军将如同桥梁一般,将华军陆军安全地运送到海峡西岸,为进攻罗马本土铺平道路。这样的前景,让普利乌斯·卡托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与焦虑。
因此,他只能将希望寄托在罗马海军的身上,祈祷他们能够在这场关乎国家命运的较量中,展现出顽强的斗志与出色的战术,抵挡甚至击败华朝海军的进攻。普利乌斯深知,这不仅是一场军事上的较量,更是对罗马将士勇气与智慧的考验。在这场即将到来的风暴中,罗马的未来,将悬于一线。
然而,普利乌斯·卡托心中的那份希望,在残酷的现实面前,似乎只是一场遥不可及的梦想。华朝海军与罗马海军之间的实力差距,就如同天堑一般难以逾越。在舰船吨位这一最为直观的对比上,两者根本不在同一个量级。华朝海军的战舰,宛如海上移动的钢铁堡垒,每一艘都是由坚固的钢铁精心打造,排水量高达数千吨,宛如海中的巨兽,气势磅礴。
相比之下,罗马海军的木质帆船,虽然轻盈灵活,但在这样的庞然大物面前,却显得如此脆弱与渺小。它们的排水量仅仅几百吨,最多一千多吨,与华朝战舰相比,就像是孩童与巨人之间的对决。别说华朝战舰上那威力巨大的舰炮了,即便是简单的撞击,也足以让这些木质帆船支离破碎,葬身海底。
这样的实力对比,让普利乌斯·卡托不得不面对一个残酷的事实:罗马海军,在华朝海军面前,几乎没有任何胜算。华朝海军帮助他们的陆军渡过黑海海峡,进攻罗马本土,似乎已经成了板上钉钉的事情。
想到这些令人忧心忡忡的局势,普利乌斯·卡托只觉头痛欲裂,仿佛整个大脑都在这一刻炸裂开来。他深知,面对华朝那几乎不可阻挡的海军力量,以及他们那令人畏惧的火炮与航空炸弹,罗马的防御体系虽然坚固,但也绝非铜墙铁壁,能够永远屹立不倒。
于是,普利乌斯只能咬紧牙关,继续下达命令,要求部下们不遗余力地修缮和加固防御墙、堡垒以及庇护所。他深知,这些防御设施是罗马抵御华军进攻的最后一道防线,必须确保它们能够在最关键的时刻,发挥出最大的作用。每一块石头的堆砌,每一根木头的加固,都凝聚着罗马士兵们的汗水与心血,也承载着普利乌斯那颗保家卫国的心。
然而,对于华朝海军何时会抵达黑海海峡,普利乌斯却只能无奈地选择被动等待。他深知,这场较量已经超出了他个人的掌控范围,成为了一场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整体博弈。他所能做的,就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罗马陆军争取更多的准备,为即将到来的渡海决战做好最充分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