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顿了顿,继续吩咐道:“命宫监即刻出宫,速速唤召奕譞进宫。”
皇后闻言,心中暗自焦急。
她知道李鸿藻临终前留下了一份遗诏,但此时此刻,却无法将此事和盘托出。
她只能在心中默默祈祷,希望一切能够顺利解决。
不久,奕譞领旨匆匆进宫,来到了养和殿。
他一见殿内气氛紧张,慈禧太后与慈安太后皆面色凝重,不禁大惊失色。
奕譞连忙跪地请安,心中疑惑重重。
慈安太后见状,叹了口气,缓缓说道:“大事已到这般地步,我们不得不面对。奕譞,你是道光皇帝的儿子,当有担当。现在我们需要商议立嗣君之事,你有什么看法?”
小主,
奕譞闻言,心中愈发忐忑。
他知道此事关系重大,稍有不慎,便可能引发朝廷动荡。他沉思片刻,小心翼翼地回答:“太后,此事关系国家社稷,臣不敢擅作主张。但臣愿意听从两位太后的旨意,为朝廷分忧。”
慈禧太后怒道:‘‘让你说你就说!’’
奕譞伏在地上,额头触地,声音颤抖着回答:“太后圣明,为今之计,确实应当立嗣君,以继大行皇帝之后,维持国祚。”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只是,关于人选,臣斗胆进言,还需两位太后定夺。”
慈禧太后闻言,眉头微皱,打断奕譞的话:“那个办法,似乎并不妥当。如今南方新政权虎视眈眈,传闻正筹备北伐,意图推翻我大清。若是立幼辈为帝,怎能安定人心,稳固国基呢?”
慈安太后温和地接话道:“慈禧姐姐所言不无道理,但大行皇帝虽然英年早逝,我们也不能忍心让他无后。国家虽危,礼不可废,若是能有一位合适的嗣君,既能维系皇脉,又能稳定朝局,那便是最好不过了。”
慈禧太后沉思片刻,缓缓说道:“慈安姐姐,你的心意我明白,但国家大事,不能不慎重考虑。若是一味追求礼制,而忽视了实际情况,恐怕会适得其反。我们需要的是一个能够镇得住四方,稳得住朝局的君主。”
奕譞听着两位太后的对话,心中权衡着利弊,小心翼翼地提出建议:“太后,或许我们可以考虑一位年长且德才兼备的宗室子弟,既能暂缓南方新政权的威胁,又能得到朝中大臣的支持,如此一来,国事或可安定。”
慈禧太后听后,目光扫过奕譞,似乎在考虑他的提议。
殿内气氛紧张,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两位太后身上,等待着她们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