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爱因斯坦发表了《科学和宗教》等文章,探讨了科学与宗教之间的关系。1942年10月,爱因斯坦在犹太人援苏集会上热烈赞扬苏联在各个方面的成就,表达了对苏联抗击纳粹德国的支持。
1943年5月,爱因斯坦作为科学顾问参与美国海军部的工作,为战争中的科学应用提供专业意见。1944年,为了支持反法西斯战争,爱因斯坦以600万美元的价格拍卖了1905年狭义相对论论文的手稿。同年,他发表了对罗素的认识论的评论,并与斯特恩、玻尔讨论原子武器和战后和平问题,听从玻尔的劝告,暂时保持沉默。
1945年3月,爱因斯坦与利奥·西拉德讨论原子军备的危险性,写信介绍西拉德去见罗斯福,但未能成功。4月,爱因斯坦从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退休,但实际上仍然继续进行科学研究。9月,他连续发表了一系列关于原子战争和世界政府的言论,呼吁国际社会采取行动,防止核武器的滥用。
1946年5月,爱因斯坦发起组织“原子科学家非常委员会”,并担任主席,致力于宣传核武器的危害和推动世界和平。5月,他接受林肯大学(一所黑人学校)的名誉博士学位,展现了他对种族平等的支持。同年,爱因斯坦写了一篇长篇《自述》,回顾了自己在科学探索道路上的经历。5月,妹妹玛雅因中风而瘫痪,爱因斯坦每晚为她读书。10月,他给联合国大会写公开信,敦促建立世界政府,以维护世界和平。
1947年,爱因斯坦继续发表大量关于世界政府的言论,呼吁国际社会加强合作,防止战争。9月,他发表公开信,建议将联合国改组为世界政府,进一步推动国际和平机制的建立。
1948年4月,爱因斯坦与天文学家夏普林利合作,全力反对美国对苏联进行“预防性战争”,抗议美国进行普遍军事训练。同年,他发表了《量子力学和实在》,前妻米列娃在瑞士苏黎世病故。12月,爱因斯坦因腹部主动脉瘤接受剖腹手术,手术后恢复良好。
1949年1月13日,爱因斯坦出院。1月,他撰写了《对批评的回答》,对哥本哈根学派在文集《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哲学家—科学家》中的批判进行了反批判。11月,“原子科学家非常委员会”停止活动,标志着爱因斯坦在反核武器运动中的一个阶段结束。
小主,
1950年2月13日,爱因斯坦发表电视演讲,反对美国制造氢弹,呼吁国际社会共同维护和平。3月18日,他在遗嘱上签字盖章,指定内森博士为遗嘱执行人,遗产由内森博士和杜卡斯共同托管,信件和手稿的最终贮藏所是希伯来大学。4月,爱因斯坦发表了《关于广义引力论》,《晚年集》出版,进一步总结了他的科学成就和思想。
1951年,爱因斯坦连续发表文章和信件,指出美国的扩军备战政策是世界和平的严重障碍。6月,爱因斯坦的妹妹玛雅在长期瘫痪后去世,这对爱因斯坦是一个沉重的打击。9月,“原子能科学家非常委员会”解散,结束了他在反核武器运动中的积极参与。
1952年,爱因斯坦发表了《相对论和空间问题》和《关于一些基本概论的绪论》,继续在科学和哲学领域进行深入探讨。11月,以色列第一任总统哈伊姆·魏茨曼去世后,以色列政府邀请爱因斯坦担任第二任总统,但他婉拒了这一邀请,继续专注于科学研究和社会活动。
1953年4月3日,爱因斯坦给伯尔尼时代的旧友写了一篇《奥林匹亚科学院颂词》,缅怀青年时代的生活。5月16日,他给受迫害的教师弗劳恩格拉斯写回信,号召美国知识分子坚决抵抗法西斯迫害,这一举动引起了巨大的社会反响。同年,为纪念玻恩退休,爱因斯坦发表了一篇关于量子力学解释的论文,引发了两人之间激烈的争论。
七、晚年患病
1954年3月,爱因斯坦度过了75岁的生日。尽管年事已高,他依然积极投身于社会和政治活动。通过“争取公民自由非常委员会”,爱因斯坦号召美国人民起来同法西斯势力作斗争,扞卫公民自由和民主权利。然而,他的这些活动也招致了敌视。3月,爱因斯坦被美国参议员约瑟夫·麦卡锡公开斥责为“美国的敌人”,这一指责反映了当时美国社会的紧张气氛和麦卡锡主义的盛行。5月,爱因斯坦发表声明,抗议对物理学家罗伯特·奥本海默的政治迫害,奥本海默因反对美国制造氢弹而失去了安全许可,这一事件在科学界引起了轩然大波。
同年秋天,爱因斯坦因患溶血性贫血症卧床数日,健康状况明显恶化。11月18日,爱因斯坦在《记者》杂志上发表声明,表示如果美国继续走向法西斯化,他宁愿成为一名工匠或小贩,也不愿在美国做科学家。这一声明进一步表明了他对当时美国政治环境的不满和担忧。11月,爱因斯坦完成了《非对称的相对论性理论》,这是他在科学上的最后一项重要工作。
1955年2月,爱因斯坦与社会学家伯特兰·罗素通信,讨论和平宣言问题,反对使用核武器。两人最终共同签署了《罗素—爱因斯坦宣言》,呼吁全球科学家和政治家共同努力,防止核战争的发生。这一宣言成为冷战时期和平运动的重要里程碑。3月,爱因斯坦着述《自述片断》,回忆了青年时代的学习和科学探索的道路,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个人经历和科学思考。
4月3日,爱因斯坦同科恩谈论关于科学史等问题,显示出他即使在生命的最后阶段,依然保持着对科学的浓厚兴趣。4月5日,爱因斯坦驳斥了美国法西斯分子给他扣上的“颠覆分子”帽子,坚决维护自己的立场和信念。4月11日,他在《罗素—爱因斯坦宣言》上签名,进一步表达了对和平的坚定支持。4月13日,爱因斯坦在草拟一篇电视讲话稿时突然感到严重腹痛,后被诊断为动脉出血。4月15日,他被送入普林斯顿医院接受治疗。
1955年4月18日,爱因斯坦被诊断出患有主动脉瘤,当天午夜在睡梦中因主动脉瘤破裂引发的脑溢血逝世于普林斯顿,享年76岁。爱因斯坦的逝世震惊了全世界,人们纷纷悼念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和人道主义者。
爱因斯坦逝世后,一位名叫托马斯·哈维的医生在解剖爱因斯坦遗体时,背着爱因斯坦的家人“悄悄”地取走了爱因斯坦的大脑和眼球。哈维希望未来神经科学界能够研究爱因斯坦的大脑,以发现他聪明的原因。这一行为虽然引发了争议,但也为科学界提供了宝贵的研究材料。
遵照爱因斯坦的遗嘱,他逝世后并没有举行任何丧礼,也不筑坟墓,不立纪念碑。遗体被火化,骨灰撒在了一个永远保密的地方。爱因斯坦的这一遗嘱体现了他一生的谦逊和对世俗名利的淡泊。他希望自己的离去能够平静而简单,不希望埋葬他的地方成为朝圣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