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仁祖李倧:动荡时代的铁腕君王

仁祖继位后,立即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巩固政权。他处决了李尔瞻、郑仁弘等一大批大北派官僚及金介屎等光海君的宠姬宠臣,为临海君、金悌男(仁穆大妃之父)等政治牺牲品恢复名誉,并起用了在光海君时期失势的李元翼、郑经世、李睟光等南人及徐渻、吴允谦等西人。接着,仁祖对政变功臣进行了论功行赏。天启三年(1623年)闰十月十八日,仁祖策勋三等共53人,其中金琉、李贵、金自点、沈器远、申景禛、李曙、崔鸣吉、李兴立、具宏、沈命世10人为一等功臣,李适等15人为二等功臣,朴惟明等28人为三等功臣。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然而,这种论功行赏的结果并非皆大欢喜,尤其是李适。李适是政变的重要领导人之一,但在政变后仅被任命为汉城府判尹,而相比之下,训练大将李兴立只是被临时收买为内应,在政变时按兵不动,却被特授为工曹判书,最终名列一等功臣,李适则屈居二等功臣。这种明显的不公让李适内心极度不满。

天启四年(1624年)正月十七日,前教授文晦等人告发李适等人心怀不轨。当时,李适以副元帅的身份出镇平安道宁边。仁祖决定先不动他,而是派人逮捕他的儿子李栴和同党韩明琏等人。正月二十四日,李适杀死仁祖派人逮捕他儿子的使者,正式起兵叛乱。李适麾下有余名精锐部队,初期势不可挡,直逼汉城。仁祖在二月初八日夜奉仁穆大妃并率宗亲百官仓皇逃往公州避难。次日,李适入京,拥立兴安君李提(仁祖叔父)为王。

然而,李适的叛乱并没有持续太久。二月初十日,都元帅张晚率领的官军击溃了李适的叛军。李适父子及韩明琏等在逃亡途中被部下所杀。二月十八日,仁祖从公州返回汉城,重新掌控了局势。

李适之乱平息后不久,宗主国明朝方面也传来了对仁祖的利好消息。仁祖在政变后立即派李庆全出使明朝,通报政变之事,并请求明朝皇帝册封他为朝鲜国王。然而,明朝最初认定其为篡位, 延迟 不予册封。在朝鲜使臣的恳求和驻扎朝鲜境内椵岛(皮岛)的明将毛文龙的帮助下,明朝从“联鲜制奴”的战略考虑出发,决定批准仁祖的册封。天启四年(1624年)四月二十日,仁祖从归国使臣那里获得了明熹宗的准封圣旨,翌年六月初三日,由明朝使臣太监王敏政、胡良辅主持册封典礼,仁祖在国内的合法性得以确固。

尽管如此,仁祖治下的形势并不强于光海君时期。百姓生活并未明显改善,失望情绪在朝鲜社会不断蔓延。光海君时期权贵所掠夺的土地,仁祖不但不归还原主,反而听任政变功臣据为己有,人们叹息:“只是变了下主人而已啊!”讽刺仁祖及政变功臣的歌谣也开始出现,如“嗟尔勋臣,毋庸自夸,爰处其室,乃占其田,且乘其马,又行其事,尔与其人,顾何异哉?”“孰谓清时?今亦昏时。昔在昏时,爵人以贿。今在清时,爵人以私。”

四、两次胡乱

仁祖即位之前,后金已经攻陷了明朝的辽东,并对辽西虎视眈眈。明将毛文龙转进朝鲜境内的椵岛(皮岛),对后金后方构成了威胁。仁祖政变之际,仁祖政权斥责光海君忘恩背德,私通后金,并标榜要同明朝“协力讨虏”。但实际上,仁祖采取了对后金的不刺激政策,维持了几年的和平局面。然而,皇太极成为后金的新任汗后,情况发生了变化。皇太极一直是对朝强硬论者,加之继位后内部不稳,又发生饥荒,需要通过对外战争来转移和缓解矛盾。

天启七年(1627年)正月,皇太极派其堂兄二贝勒阿敏率军进攻朝鲜,同时将明将毛文龙列为进攻目标,史称“丁卯胡乱”。后金军无法渡海攻击毛文龙在岛上的据点,但迅速攻陷了毛文龙在陆上的铁山据点。对朝鲜的攻势更是势如破竹,从义州、安州、平壤一直打到黄海道的平山。仁祖率仁穆大妃和群臣避难于江华岛,同时命昭显世子分朝于全州。后金军的目的并非占领朝鲜全境,而是迫使朝鲜屈服。双方在短暂交战后展开外交交涉,三月初三在江华岛达成盟约,双方结为兄弟之国,阿敏撤军时又擅自在平壤与朝鲜人质原昌君李玖另立一约,规定朝鲜向后金输岁币。不久,后金又要求朝鲜 开 市 中江,与之贸易,朝鲜被迫一一答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