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凤鸣岐山

烘炉记 一棹碧涛 2388 字 2个月前

词曰:

遥望岐山烟霭处,祥辉瑞彩云悠。凤鸣嘹唳动千秋。圣踪遗韵在,德化永长留。

济世经邦兴伟业,雄图壮志难休。岐山姜水自风流。英名传万古,光彩耀神州。

话说武吉匆匆忙忙奔回家中见母亲。

见到母亲,武吉泪如泉涌,将经过渭水见到姜子牙和进城打死人之事和盘托出。母子俩相拥而泣,悲声不止。哭了一会儿,武吉母亲缓缓收住泪水,眼中忽然燃起一丝希望的光芒,说道:“那个渭水垂钓者必是有能为的人,咱们去求他,或许还有救。”

武吉望着母亲坚定的眼神,心中也升起一丝希望。于是,母子二人一夜未眠,天没亮就来到渭水边姜子牙垂钓之处,静静等待着。

大约辰时左右,只见姜子牙提着鱼篓,扛着钓竿,悠然走来。武吉母子急忙跑过去,双双跪倒在姜子牙面前。武母声音颤抖道:“仙长救命。”

姜子牙忙将二人扶起,说道:“老人家,何故行此大礼,折煞我也。”

武母涕泪纵横,将武吉打死人之事一五一十地告与子牙。她紧握着子牙的衣袖,哀求道:“仙长,求您救救我的儿子,他并非有意伤人,只是一时失手。若他被治罪,老身孤苦无依,可怎么活呀。”

子牙目光温和,注视着眼前这对可怜的母子,心中涌起一阵怜悯。他沉吟片刻,道:“老人家不必担心,我这有一颗药丸,今日巳时三刻和水服下,我保你儿子无事。”

武吉母子感激涕零,连连叩头谢恩。随后,怀揣着希望,母子二人匆匆回家而去。

回到家中,武母依照子牙所言,在巳时三刻让武吉服下药丸。武吉服下后,只觉一股暖流在体内流淌,身心顿时倍感轻松。

武吉服药之后与母亲告别,满怀愧疚与无奈进了城,来到刑部衙门伏法。县官升堂,武吉如实将事情经过全盘托出。县官听后,命人先将武吉关押,自己则前往上大夫散宜生府上禀报此事。

散宜生深知西伯侯日理万机,便让县官依法办理。同时,考虑到武吉死后老母无人奉养,吩咐从户部支取二百贯钱给予其母。

县官回衙,判处武吉饮鸩而死。武吉深知自己罪责难逃,流着眼泪饮下了鸩酒。不多时,他便七窍流血,倒地身亡。县官依照吩咐,命人将武吉的死尸并二百贯钱送往其家中交给武母。

武母见到儿子的尸首,悲痛欲绝,大哭不止,心中甚至咒骂起姜子牙。本来说可保武吉不死,如今只见儿子的尸体冰冷地躺在地上。然而,事已至此,无奈的她只好从户部给的二百贯钱中拿出一部分买了一副棺材,将武吉盛敛其中,棺材盖暂倚在棺材一侧。

夜,渐渐深了,万籁俱寂。将至半夜,武母守在棺材旁,满心哀伤,难以入眠。忽然,她听到棺材中有轻微的说话声。武母大骇,顿时毛骨悚然,但出于对儿子的牵挂,她还是战战兢兢地望向棺材之内。只见武吉嘴唇微动,似乎在说着什么。武母凑近倾听,听得武吉轻声说道:“水,水,母亲,母亲。”

武母又惊又喜,急忙找来一碗水,颤抖着双手慢慢灌入武吉口中。不一会儿,从武吉口里流出一股股黑血,那血渐渐转红。武吉悠悠醒转,眼神迷茫,看到武母关心的面容,虚弱地问道:“母亲,我是在地府吗?”武母喜极而泣道:“孩子,你没死,你又活了。”

武吉逐渐清醒过来,意识到自己竟然死而复生,母子二人相拥而泣。可欣喜之余,武吉也深知自己的死而复生定与姜子牙的药丸有关。于是和母亲商量,愿拜姜子牙为师,学本领,搏个更好的前途。武母同意。

武吉前往渭水之畔,来寻姜子牙,决定拜其为师。姜子牙见武吉心诚,便收他为徒。从此,武吉的生活多了一份期许,白天砍柴卖柴,夜晚便前往子牙住处学艺。

这一天,武吉又如往常来到集市上卖柴。而西伯侯姬昌恰巧出门访贤,他那充满智慧和仁爱的目光落在了武吉身上,顿时大为不解。转头问身旁的散宜生道:“散大夫,那武吉怎么还活着。” 散宜生也是一脸的疑惑,赶忙应道:“君侯莫急,我去问问。”

散宜生走到武吉面前,上下打量一番后问道:“你是武吉?” 武吉忙恭敬回道:“散大夫,小人正是武吉。” 散宜生紧盯着他,不解地问道:“你不是饮鸩酒死了吗?” 武吉深深吸了口气,隐瞒了部分实情,说道:“散大夫容禀,我当日确实饮鸩而死,我母亲听闻渭水边有一垂钓者,是个神仙。可救我性命,就去求他,他给了我母亲一颗药丸,给我服下,我这才又活了过来。” 散宜生听闻,连连称奇,立刻将此事回禀给了姬昌。

姬昌轻抚胡须,思索片刻后道:“既然他已死过,便已还了王相的命,如今他又重生,那也是他的造化。只是他说的渭水垂钓者,莫非应在飞熊之兆上。”心中疑惑未解,便对散宜生说道:“散大夫你去问问,那位渭水垂钓者姓甚名谁。” 散宜生领命,将武吉叫到车驾旁边,问道:“你可知那渭水垂钓者的姓名?” 武吉不假思索地回道:“他姓姜名尚字子牙号飞熊。我如今已拜他为师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