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一章 李清照与洪武大典

仙侠版水浒 任鸟飞 4127 字 2个月前

当李清照的目光掠过那浩瀚如海的文物与典籍时,她的脸上瞬间绽放出孩童般的纯真喜悦。

这里的每一册孤本,每一卷外界已难觅踪迹的古籍,对李清照而言皆是稀世珍宝,她轻轻摩挲,仿佛在与历史对话。

此刻,李清照的心中涌动着一股冲动,想要对江鸿飞轻吟:“夜色温柔,风雨轻拂,洗净尘嚣。笙歌暂歇,我对镜轻描淡抹,肤如凝脂,笑语嫣然,只盼君今夜再续温柔。”

然而,理智告诉李清照,自己已非昔日少女,江鸿飞的深情厚意已足够她珍藏,她不愿再添贪念。

江鸿飞对李清照说:“这里的书籍,乃朕征服各国,特意教人保护下来的,这里有赵宋的、大辽的、高丽的、日本的,还有各地达官贵胄、豪门大户、士绅望族家里珍藏的。”

说到这里,江鸿飞的目光深邃,他缓缓道出心中的宏愿:“朕欲编纂一部《洪武大典》,集天下经史子集、天文地理、阴阳医卜、僧道技艺之大成,无一不录,无一不精。此书之成,将彰显我大元之辉煌,泽被后世,流芳百世。”

这番话,如同春风吹拂过李清照的心田,让她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震撼与期待。

历史上,明清两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巅峰时期,政治集权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经济与文化亦随之繁荣昌盛。

而文化的繁荣,尤为显著,其标志之一便是《永乐大典》与《四库全书》两部鸿篇巨制的诞生。

《永乐大典》与《四库全书》不仅是中国文化的瑰宝,更是世界文明的璀璨明珠。

受此启发,江鸿飞亦萌生了编纂一部更为全面、更为客观的百科全书的念头。

江鸿飞梦想着这部大典能够跨越时空的界限,汇聚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智慧与精华,甚至放眼全球,成为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

李清照听得入神,眼中闪烁着异样的光芒。

李清照深知,江鸿飞的这一构想,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更是对创新精神的极致追求。

李清照相信,这样一部大典的问世,必将对后世产生深远的影响,其价值与意义,远非言语所能尽述。

然而,李清照的心中仍有一丝疑虑。她深知,在编纂过程中,如何保持书籍的原始风貌,避免人为的删减与品评,是一个极为复杂且敏感的问题。她不禁轻声询问:“陛下在编纂《洪武大典》时,是否会对经典书籍进行删减或品评?”

李清照的担忧并非无稽之谈,毕竟,《永乐大典》与《四库全书》虽同为巨著,但在编纂理念上却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永乐大典》以客观记录为主,力求还原历史的真相;

而《四库全书》则在收录原文的同时,加入了大量的删减与品评,其背后所蕴含的政治意图与思想倾向,不言而喻。

江鸿飞闻言,微微一笑,他的目光中充满了坚定与自信:“朕岂会轻易品评天下书籍?朕相信,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在编纂《洪武大典》时,我们将坚持客观公正的原则,对各类资料进行如实记录与整理。对于涉及的知识文献,我们将进行必要的纠错与注解,以确保其准确无误。至于品评之事,则可由后人自行为之,不必强加于大典之上。《洪武大典》之宗旨,在于提供一个广阔的平台,让人们能够自由地查阅、学习、交流,共同推动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江鸿飞的这一番话,如同一股清泉,洗涤了李清照心中的疑虑。

李清照明白,江鸿飞所追求的,不仅仅是一部百科全书的编纂成功,更是对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不懈追求。

李清照相信,在江鸿飞的带领下,《洪武大典》必将成为一部超越时空、影响深远的伟大著作,为中华民族乃至全人类的文化传承贡献出不可磨灭的力量。

有了江鸿飞定下的基调,李清照一下子就放心了。

李清照曾暗自揣摩,江鸿飞决心编纂《洪武大典》,或许是为了彰显其治国之辉煌,文化之繁荣,亦或仅仅是为了满足身为帝王的那份虚荣与留名青史的渴望。

然而,现下想来,即便江鸿飞的动机掺杂了个人荣耀的追求,他那份明辨是非、知进退的智慧,却让这份私心显得并不那么难以接受。

毕竟,作为一代君主,若无超越平庸、勇于攀登的雄心壮志,又怎能引领国家走向昌盛?

因此,李清照对江鸿飞的这份“私心”,非但未加苛责,反而多了几分理解与宽容。

李清照深知,编纂《洪武大典》这样的鸿篇巨制,非雄才大略之君莫属。

此工程浩大无比,需动员数千文人,历经数年乃至数十年的不懈努力方能完成。

其间,不仅有前期的搜集整理,更有后期的缮写、绘图、圈点等繁琐工序,所需人力物力之巨,难以估量。

更遑论,此书旨在囊括天下经史子集,其编纂素材自不能局限于皇家藏书,民间藏书之丰富,亦是不可或缺的资源。

为此,只有江鸿飞亲自颁布谕旨,广开才路,以诚待人,辅以奖励,号召天下读书人贡献自家珍藏,将世代传承的宝贵典籍无私捐出,才能共襄盛举。

李清照被这份壮志所感染,满怀热忱地与江鸿飞探讨起编纂事宜。

江鸿飞则以极大的耐心,一一解答了她的疑问。

两人间的对话愈发深入,李清照的兴致也随之高涨。

当一切疑惑得以解答,江鸿飞郑重其事地提出,欲设立监修、总裁、副总裁等职位,以统筹全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