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没那么简单

盛唐挽歌 携剑远行 2355 字 1个月前

不战而屈人之兵的道理,并非只有汉人才懂。

“此战我们若是出城突袭,则正中吐蕃人下怀,不可取也。

城中存粮,目前还够支撑一年,不如静观其变……”

王思礼还未说完,方重勇就抬手打断他的话,语气冷峻的反问道:“但是城中的草料,烧火用的白刺、柽柳,应该支撑不了那么久吧?”

听到这话,王思礼一愣,随即面色黯淡下来。

沙州的情况,比中原那边的城池还要坏一些。

因为这里烧火做饭用的不是木柴,而是更不耐烧的沙漠灌木。

“本官之前已经算过了,要是不把城内百姓家中的存货都集中起来。估计不要一个月,沙州就要断炊。粮食肯定还有,但只能吃生的,熟食就别想了。

从现在开始,全城集中吃大锅饭,所有人家中的草料都要上缴,集中起来烧火,做便于存放的干胡饼。

每日定量发放。本官已经吩咐人去办这件事了。”

方重勇的镇定,大大出乎了王思礼的预料。

“使君,其实你回中原还是无碍的,没必要做到这一步。”

王思礼将方重勇拉到一旁,小声嘀咕道。

吐蕃人对于杀死大唐高级将领并无多大兴趣。原则上说,大唐公主外嫁吐蕃,双方还是“亲戚”。此前大非川之战惨败被俘的一系列唐军高级将领,后来也多半被大唐赎回了。

以方重勇的身份来说,跟吐蕃人PY交易一番,离开沙州并不需要费多大的事。

吐蕃人为难一个十岁孩子,传出去有损赞普(吐蕃的王)的威名,实在是犯不着。

“王将军难道看不出这是吐蕃人的围点打援之计?”

方重勇一脸无奈的反问道。

现在这情况,是他想走就能拍拍屁股走人的么?

这下王思礼没话说了,只能微微点头。他不得不承认,自己小看这位方衙内了。

名震天下的方节帅,他的儿子会是蠢货么?想想也不可能啊!

很显然,猜出吐蕃人围点打援并不需要太高的智谋,稍微有点军事常识的高级将领就能推测出来。

当然了,一个十来岁孩子能说出来,还是很不简单的。

吐蕃人在攻城试探了一番后,就对沙州围而不打,实际上是准备打唐军的埋伏,希望在河西走廊这个狭窄的通道内,与唐军进行……重步兵打骑兵的决战!

吐蕃人出重步兵,唐军出骑兵,看上去像是双方互换了身份,实则是符合两者的国情。

吐蕃虽然养马,但骑兵的水平实在是相当一般,远不如突厥人,屡屡被大唐边将吐槽,尤其是骑射技能,在周边民族当中垫底。王玄策当年找吐蕃借兵灭天竺一国,都只借重步兵不借骑兵。

因为借了也不好用。

而吐蕃军的重步兵则是身披厚甲,锐不可当,一般都是由吐蕃小贵族担任,士气高昂。哪怕在唐军将领之中也是谈虎色变。

在沙州决战,开阔地形对吐蕃人并不利。唯有将决战地点选在宽度有限的河西走廊,对于骑兵腾挪有着极大限制的地形,才是对吐蕃人最有利的。

攻敌所必救,才是兵法要义!他们选择围点打援也就不足为奇了!

方重勇以自己阴暗的想法推测,吐蕃人大概是想一战消灭河西唐军主力,之后一路向东,待攻克凉州后,再固守待援,让国内的吐蕃军源源不断的来到凉州。

对于西面的沙州等地,则是围而不攻,能投降最好。真要打的话也没必要强攻,耗死沙州城内军民就行了。

围点打援,援兵不来的话,就强攻沙州剩下的这两座城,吐蕃人的算盘打得很响。

“王将军,吐蕃人倾巢而来,这一战不会很快结束的。约束兵将,同舟共济才是真的。我们多撑一天,就多一天的胜算。”

方重勇叹了口气说道。

看到王思礼似乎有些不以为然,他又补了一句说道:

“吐蕃人的攻城器械,少说也有十多种。现在他们不过是用了飞梯和抛楼,还有一大堆没试过呢。”

一阵热风吹来,王思礼忍不住打了个哆嗦,豆大的汗珠,从额头上流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