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青娥几人回去路上,大陈氏和刘春梅并肩坐在牛车上,眉眼间是难以掩饰的喜悦。
长福熟练赶着牛车,耳边传来阿奶和娘关于后续事宜的商量声,他那咧开的嘴角一直都没下去过。
乐宝手握一把毛线,一会儿凑到大陈氏身边说上两句,一会儿又凑到刘春梅身边插两句话,尽管大人们对她有些敷衍,她也乐此不疲,乐滋滋笑的开心。
“大阿奶,大伯娘,你们说阿酒姐姐啥时候能来咱们家呀。”
大陈氏笑眯眯看一眼赶车的长福,禁不住笑道:“哪有那么快,总得等女方父母点头,这门亲事才能推进下去。”
乐宝虽听得不是很明白,还是乖巧点点头。
一行人回到村子,先回的老宅那边,林老爷子和老杨氏正坐在屋檐下,见一众人回来,忙起身问相看结果。
“那姑娘瞧着对咱们长福也有意,就是旦家婆娘,应也是满意的,只是还要旦接代点头才行,等明儿,我催媒人去西竹园走一趟,好好探探口风。”
老杨氏连连点头,嘴里念叨着:“正是这个理儿,咱们是男方,这时候就得主动点儿、殷勤点儿,女方瞧见咱们的态度,心里也欢喜些。”
见林远山正坐在一旁编竹筐,大陈氏忙问道:“当家的,让你们去打听打听旦接代家的情况,旁人都怎么说的。”
林远山抬起头,脸上带着隐隐的喜色:“旦接代两口子也罢了,一辈子在土里刨食的庄稼人,没啥好说道的,旁人提起他那大闺女,倒都是满口称赞的。”
吴荷香也凑过来插话:“确实是个好姑娘,我娘家弟媳听她娘家嫂子说,旦接代的大闺女能干的很,家里地里一把抓,她底下六个弟妹,哪一个她都带过。”
她顿了下,又补一句:“听说最小的几个孩子,几乎算是这姑娘拉扯大的。”
她看向长福,含笑打趣道:“咱们长福是个有福的,这么好的姑娘,那是打着灯笼都难找。”
被众人含笑注视着,长福的脸皮开始发烫变红。
此刻他心里想的却是,阿酒今年也不过十七岁,往前再推几年,那时候她年纪就更小了。
这样一个小姑娘,不止需要承担家里田里的活计,还得照料底下一溜年幼的弟妹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