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车回剧院的路上,天已经大亮。初春的风还带着寒意,吹得路边的梧桐树沙沙作响。我打开收音机,正好在放《穆桂英挂帅》,陈梦瑶最拿手的剧目之一。记得去年她在省里演出这出戏,一袭白衣,把穆桂英的巾帼不让须眉演绎得入木三分,赢得了满堂彩。
刚进剧院,就刚好遇见陆云姐在门口。
"徐子墨,送我家老铁去了呀?"她眨眨眼,一脸促狭。
我一愣:"你咋知道?"
"当然是你家那位说的咯。"陆云姐笑道,"咋了,刚走就想她了?"
我不好意思地挠挠头。陆云姐拍拍我的肩:"行了,快去练功吧。今天排戏,你可别走神。"
练功房里,我换上练功服,拿起长枪。往常这个时候,梦瑶都会在旁边练水袖,时不时朝我这边看一眼,相视一笑。今天练功房空荡荡的,只有镜子里的自己。
"子墨,发什么呆呢?"王琳走过来,"来,陪我练练对打。"
我们摆开架势,长枪相击,发出清脆的响声。突然,我的手机响了,是梦瑶发来的消息:"转机了,想你。"
我刚回复完,王琳的长枪已经扫了过来。我慌忙招架,却还是慢了一步,枪杆擦过手臂,火辣辣地疼。
"徐子墨,专心点!"王琳皱眉道,"练功的时候分心,可是大忌。"
我深吸一口气,收起手机。是啊,练功要专心,这是梦瑶常说的话。我握紧长枪,重新摆好架势。光从窗外斜斜地照进来,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影子,仿佛她翩跹的水袖。
陈梦瑶推着行李车,在机场的人流中穿行。轮子与地面摩擦发出轻微的声响,像是在诉说着离别的惆怅。她低头看了看手机,屏幕上还停留在与徐子墨的聊天界面,最后一条消息是出发前她发来的:"到了给我报平安。"
办好托运,陈梦瑶找了个靠窗的位置坐下。候机厅里人来人往,各种方言交织在一起。她听到旁边一家三口在用家乡话交谈,语调婉转悠扬,像是一首陌生的歌谣。
给徐子墨发了自己准备转机的消息后,她又戴上了耳机,点开徐子墨发给她的语音。是她清唱的选段,浑厚的嗓音透过耳机传来,仿佛她就坐在身边。记得去年排这出戏时,她总爱在台下看她练功。她一身银甲,手持长枪,一个鹞子翻身,英姿飒爽。每次练完,他都会满头大汗地跑到她面前,像个等待夸奖的孩子。
"累不累?"她总会递上毛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