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堂之上,大臣们交头接耳,议论纷纷。这时杨彪站了出来,神色严肃地向汉灵帝奏道:“陛下,董卓此去平叛,却屡战屡败,损兵折将,实乃无能之辈。如今广宗之乱未平,反而愈演愈烈,皆因董卓胡乱指挥所致。”
其他大臣也纷纷附和:“是啊,陛下。董卓刚愎自用,不听劝告,才导致如此局面。再这样下去,黄巾之乱何时能平?”
汉灵帝坐在龙椅上,眉头紧锁,面色阴沉。他心中虽对董卓不满,但想到是自己下旨让董卓替换卢植,若现在承认错误,岂不是有损皇威。于是,他强辩道:“董卓或许是初战不利,再给他些时日,想必能扭转战局。”
这时,刘宽出列,言辞恳切地说:“陛下,董卓如此行事,已让朝廷军陷入困境,士兵们死伤无数。而之前卢植将军的围城之策已初见成效,却被董卓弃之不用。臣以为,当重新启用卢植,方有希望平定黄巾之乱。”
汉灵帝有些犹豫,他看向身边的何进:“你怎么看?”
何进谄媚地说道:“陛下,此事还需从长计议。若此时召回董卓,恐伤了前方将士的心,也显得朝廷朝令夕改。但卢植之前也有懈怠之嫌,贸然启用,也不妥当。”
朝堂上顿时分成了两派,一派力主召回董卓,启用卢植;另一派则担心此举会引起更大的混乱。双方争执不下,互不相让。
汉灵帝心烦意乱,他深知局势的严峻,却又不知如何抉择。回到后宫,他对身边的近侍说道:“朕本以为董卓能迅速平叛,却不想弄成如今这般局面。若重新启用卢植,岂不是承认朕错信了董卓?可若任由董卓继续,黄巾之乱何时能休?”
近侍小心翼翼地回答:“陛下,此事确实棘手。或许可派人再去前线查看,了解实际情况后再做定夺。”
汉灵帝点头道:“也只能如此了。传朕旨意,派一位可靠之人前往广宗,务必查清楚战况,速来回报。”
在朝廷上下一片混乱与争议之时,广宗前线的局势依然紧张。董卓在营中焦头烂额,却仍不愿改变策略;萧逸坚守围城之策,稳定军心;而黄巾军则在城内积极准备,等待突围的时机。整个战局就像一张紧绷的弓,随时可能断裂,改变天下大势。
汉灵帝派出的使者是一位谨慎持重的老臣,名叫杨赐。杨赐领旨后,不敢有丝毫耽搁,立刻马不停蹄地赶往广宗前线。
董卓在营中听闻朝廷使者前来,心中有些忐忑。他知道自己强攻不利的消息已经传回朝廷,担心杨赐是来问责的。但他仍强装镇定,整顿军容,准备迎接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