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的看法,允恭这次主动解决难题的优缺点,哪一项更多?"
见到徐达展现出铁板一块的模样,朱元璋立即抛出一个新问题。
显然,在这个问题上,朱元璋已经知晓,那些谏官们已经达到了何种程度,对他这位皇帝而言,这些都无足轻重。
整个朝局的态势,对于此刻已握有多重权力、掌控局面的朱元璋而言,不过是众多牌中一张。
此刻,就像渔夫看着鱼群在自己捕捉范围内跳跃游走,他所担忧的仅限娱乐,其他的则可不必挂怀。
“无非是一场空谈,有利或有弊,此时并不足以损害大明的根基,亦不会成为对允恭人生的重大挫折。
希望在这事过后,能给予允恭更多的实战历练机会,至少暂时不要让他在这个政局动荡中不断受挫。”
站立起来的徐达,朝着皇帝行礼,表达他的尊重。
然而这份礼仪并非浓烈,而是从容且带有一丝随心而至的味道。
“正如我常说的,你是低估了自己的儿子了。”
在这个时刻,朱元璋逐渐收拢着手中的批件,然后从容不迫地将其放在了应有的位置。
作为明代的至高君主,他首先拿起桌面上的茶盏润了润喉咙,随后,他在完成这个动作后,才起身绕至书桌另一侧来到徐达面前。
"咱以前跟你说过很多次,别轻视那些年轻人,记得吗?回想咱们年少轻狂的时代,不过只是一群识字不多、放牛为生的孩子,别说什么文才、韬略和治国有道,甚至连自己名字都会写的,就已经在咱们中算智力突出的一个了。
"
当朱元璋的脚步缓缓接近徐达时,当他的话语落地后,两人之间只剩下了短短三步的距离。
这正是他成为吴王以来保留至今的习惯:作为上级,总会用一种特别的方式维持与他人的间隔。
朱元璋的出身并不算高,但一路走来,他知道,为了维护一个决定性的威信,不管站的是谁面前的人,都无法完全平等对视。
“咱们这群什么也不会的普通人,经过个人的努力,能取得今天的成就实属不易,更何况是像徐允恭那样从小就享有我最高级教育培养的孩子呢?他怎么可能不是个未来的精英?”
讲完之后,朱元璋的眼神不像先前一样锐利,而是带着一份柔和,对徐达有了更多的关怀之情。
“陛下的道理虽有道理所在,可是纵观历史古籍,在每一次大的 ** 之后,功臣们的子孙们能胜过前代的确实不多,偶一两人在特定时局影响下或许能够有所成就,但并不是天赋超常使然。
更如开皇年间杨玄感,小时候便是智囊人才,在能力上似乎继承了父亲的风采,最终却因才华被牵连成被万人唾弃的叛乱头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