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良久——西城,是他最好的选择。
北京城自古便有"东富西贵"之说。内城东交民巷一带,洋行、银行林立,是富商巨贾的聚集地;而西城,尤其是西四、护国寺一带,则是八旗贵族与高级官员的聚居之所。这里毗邻紫禁城,又靠近北洋政府官员的府邸,既是权力中枢所在,又是逊清遗老们的避风港。
更重要的是,这里的文化氛围——西城保留着大量王府与四合院,每一砖一瓦都浸透着前朝的余韵。胡同深处,遗老遗少们时常聚首,或论诗书,或谈朝局,甚至暗中串联复辟之事。若能在此立足,不仅能就近观察朝局变化,更能与这些旧臣们互通声气,为皇室谋划。
——至于租赁还是购买?
郑孝胥在心里盘算着。若只是暂时栖身,租赁自然最为稳妥;但若要长期为皇室效力,甚至可能在此度过余生,购置一处宅院,方能彰显根基稳固。况且,他手中有足够的银两——早在接到电报之后,他便已让上海的管家备好了银元与大额存款单,其中既有国内钱庄的汇票,也有汇丰银行开具的英镑本票,以备不时之需。
——银钱之事,绝不能成为阻碍。
注:郑孝胥书法了得,1908年,郑孝胥为交通银行题写“交通银行”四字,润笔费为4000两白银(约合5600银元),平均每字千金。
郑孝胥在海藏楼书房轻轻合上抽屉,目光落在案头那张泛黄的北京城地图上。西四、护国寺、辟才胡同……这些地名在他脑海中一一掠过。哪里的宅院最适合居住?哪里又能避开耳目,暗中联络旧臣?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窗外,黄浦江上的汽笛声隐约传来。
——北京,他回来了。
——皇室的命运,将由他亲手扭转。
"到了北京,先寻得诚实守信这样的人牙子。"他低声自语,"实地考察一番,再做决断。"
修二听了郑孝胥的要求,“要在西城区内择一靠近遗老遗少的居所,又要环境典雅且交通便利,还要保证是私密性与安全性。银钱上不是问题。”
修二搓了搓手,笑道:"这位爷您算问着人了!”
修二略一沉吟,随即爽快应道:"爷,您这要求,在西城还真有几处合适的地方。"他掰着手指,如数家珍般道来,"米粮库胡同就有几处二进三进宅院。”
前儿个刚有户人家急着脱手一套二进的大院子,就在米粮库胡同,地段好,格局也齐整,您要是有意,咱们现在就能去瞧瞧。"
郑孝胥目光一闪:"哦?不知是何人家要出手?"
"唉,说来也是可怜。"修二压低声音,"原是一位富商老爷,因家中遭了变故,急着筹银子,这才忍痛割爱。那院子虽有些年头,可修缮得当,住着绝对舒坦。"
还有出三进的院子,原是前清户部员外郎家的,虽说从前是官家,但如今是越发没落。是个小三进的宅院,想尽快出手,换些现银。那院里有棵老槐树,夏天荫凉得很,后墙还带个小花园,够私密。"
郑孝胥微微颔首,修二又道:"若嫌米粮库稍显局促,老虎庙胡同也有几处二进三进的宅院。
修二搓了搓手,眼睛一亮:"巧了!前儿个刚有户人家急着脱手一套三进的大院子,就在老虎庙胡同,也是从前旗人老爷的宅子,因家道中落,现要价三千三百两银子,若诚心要,三千一百两也谈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