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8章 贺表来了(一)

“黄河决口,那是河伯不满!蝗虫过境,那是天罚!”

“唉……老天爷降罪,还能是因为什么?还不是因为……上头……”

声音在这里低下去,带着敬畏与恐惧,但意思却不言自明。

在这个时代,天人感应的思想根深蒂固。

皇帝是“天子”,代天牧民。

天下太平,风调雨顺,是皇帝仁德感天,上天降下的祥瑞;而灾祸频仍,民不聊生,则往往是“天子失德”,上天降下的警示与惩罚。

这种言论,无疑是最尖锐、最根本的质疑,直指皇帝统治的合法性与道德基础。

这并非刻意为之的谋逆之言,更多是苦难中百姓一种朴素而绝望的归因,是他们对无法理解、无法抗拒的苦难,所能找到的唯一“解释”。

然而,这种流言蜚语,却比任何具体的政见批评更让嘉靖帝如芒在背。

他可以轻易压下海瑞的奏疏,可以无视朝臣的劝谏,却无法堵住天下悠悠众口,更无法消除内心深处那丝对“天命”的敬畏与恐惧。

他一生追求长生,信奉道教,对于冥冥之中的天意、鬼神之说,本就比寻常帝王更为敏感和迷信。

这些流言,像一根根针,扎在他最在意、最脆弱的地方。

他绝不能允许“天子失德”这样的议论扩散开来,动摇他的统治根基,玷污他“圣君”的形象。

然而,与海瑞的奏疏不同,他无法用“留中”或赏赐来应对这无形的流言。

他必须做出反应,必须向天下人证明,他依然是那个受命于天、泽被苍生的圣主明君!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如何证明?

最直接、最符合他认知与喜好的方式,便是——斋醮。

举行盛大空前的水陆大法会、罗天大醮,祭告天地神明,祈求赦罪赐福,平息天怒!

这不是屈服,而是沟通,是展示!

是向天下昭告他嘉靖皇帝敬天法祖、为民祈福的“赤诚”之心!

于是,一道旨意迅速从西苑发出,经由司礼监、内阁,明发天下:

因近来天灾示警,朕心恻然,为天下苍生计,特敕命于朝天观、神乐观等处,设罗天大醮,广延高真,虔修斋法,上告穹苍,下禳灾疠,为期七七四十九日。一应所需,着户部、工部、光禄寺即速筹办,不得有误。中外臣工,皆需斋戒沐浴,共襄盛举,以冀回天意,佑我黎民。

旨意一下,整个朝廷机器立刻为之转动起来,其效率远超赈济灾民、整顿吏治之时。

户部拨出专款,数额之巨,令人咋舌,足以支撑数省灾民数月口粮。

工部征调能工巧匠,日夜赶制法台、幡幢、法器等物,所用木料、绸缎、金银,无不极尽精美。

光禄寺筹备斋供,采买三牲、果品、香烛,山珍海味,务求丰洁。

礼部、道录司更是全员忙碌,遴选高道,拟定科仪,确保每一个环节都符合规制,彰显皇家气派。

一时间,北京城内外,各大宫观寺院香烟缭绕,钟磬齐鸣,诵经之声日夜不绝。

法会上,嘉靖帝甚至多次亲自驾临,身着道袍,焚香祷告,神情肃穆虔诚,仿佛真是一位忧心天下、沟通人神的圣君。

朝堂之上,对于这场耗资巨大的斋醮,并非没有微词。

一些清流官员,如高拱等人,眉头紧锁,私下议论:“灾荒遍地,流民待哺,此时不正应节省用度,全力赈济,整饬吏治,以安民心吗?如此大兴斋醮,耗费巨万,岂非本末倒置?”